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講述•我的國慶故事] 民間藝人孫忠琴 秀『絕活』慶國慶
2009-10-04 09:02:10 來源:東北網  作者:亓雪梅 印蕾 楊尚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孫忠琴向記者介紹布藝作品《慶雙壽》。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孫忠琴向記者介紹布藝作品。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孫忠琴的作品受到了外國友人的喜愛。圖片由孫忠琴提供
孫忠琴創作的布藝作品。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站在今天,回首往昔,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充滿無限感慨。中國崛起,巨龍騰飛。黑土地,龍江人有著怎樣的不同的國慶經歷?他們有怎樣的情感要抒發?值此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東北訪談推出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講述•我的國慶故事』系列訪談。


  東北網10月4日訊 題:[講述•我的國慶故事]民間藝人孫忠琴秀『絕活』慶國慶

  記者 亓雪梅 印蕾 楊尚峰

  在今年7月舉行的第十屆哈爾濱民間民俗藝術博覽會上,布藝作品《慶雙壽》十分引人注目。這件精美的布藝作品出自一位哈爾濱市的民間藝人——孫忠琴之手。

  來到孫忠琴的家裡,記者看到了形態各異的布藝作品。提起作品《慶雙壽》,孫忠琴告訴記者,今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哈爾濱民間民俗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哈博會』)正好也是第十屆。1949年生人的孫忠琴說,自己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百感交集,無比喜悅。經過長時間的構思,她想創作一個『兩慶合一』的作品,作品的名字就叫《慶雙壽》。

  孫忠琴向記者介紹說,這個布藝作品以壽桃為主體,利用桃體上的紋痕加上兩個『圓』寓意國慶60周年,此為一喜。桃身上以哈博會舉辦年份當年的生肖、共十個小動物為代表,記錄了哈博會的輝煌十年,亦為一喜。壽桃中心還有一個圓形的紅雙喜字,意思是雙喜臨門,是值得慶祝的喜日子。

  談起如何與布藝結緣,孫忠琴說出兩個字———愛好。孫忠琴從小就喜歡畫畫,上學後就照著小人書畫。她一直工作在一家標牌廠,1999年退休。每次在電視上看見那些做針線活的人能縫制出好看的衣服、鞋子來,孫忠琴就羡慕不已。有一次她與愛人去西安,在旅游商品一條街上看見了當地的布藝作品,她非常感興趣,了解到當地的手工藝人技藝高超,制作出來的布藝作品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歡迎。

  回到哈爾濱後,孫忠琴買布料試著做。當時只是做著玩,只是喜歡。從沒想到小小的布藝作品會給她帶來多方面的收獲。

  1999年6月15日,她帶著自己的布藝作品參加了『第一屆哈爾濱民間民俗藝術品博覽會』,並獲得了『優秀藝人獎』。博覽會期間,她的作品深受博覽會組織者和廣大市民的喜愛,她每天忙得不可開交;2000年6月,她參加了『第二屆哈爾濱民間民俗藝術品博覽會』,她的作品獲『十佳精品獎』,孫忠琴喜出望外。一些『回頭客』又站在了她的展位前,爭相選購她的作品;2001年6月,她參加了『第三屆哈爾濱民間民俗藝術品博覽會』,獲『十佳藝人獎』,這更增添了孫忠琴制作更多更好布藝作品的決心和信心。

  2001年4月,『上海•黑龍江(哈爾濱)民間民俗藝術品博覽會』在上海隆重舉行,孫忠琴的作品獲『優秀作品獎』;2001年12月,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城市委員會的支持下,由中國黑龍江•哈爾濱民間民俗藝術品博覽會組委會與美國俄勒岡中國藝術研究會聯合舉辦的博覽會在波特蘭市舉行。精美的布藝作品得到了美國觀眾的稱贊,他們一轉僅有的對中國南方藝術品的印象,開始感悟黑龍江省漢、滿、蒙、回、朝鮮等民族的民間民俗文化藝術,一下子讓美國觀眾認可了黑土文明的奇跡,喚起了對黑龍江和哈爾濱人民交往的要求。

  2008年,孫忠琴又帶著自己的作品走進了北京奧運村,成為黑龍江省唯一一名參加北京奧運會的民間藝人代表,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了世界友人,並受到了他們的喜愛。

  孫忠琴說,在新中國迎來六十華誕這個特殊的時刻,她祝願祖國繁榮富強。自己也要多做一些好作品,把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新鮮事通過布藝作品展示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領略到黑土文化的魅力。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