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丹頂鶴保護者:丹頂鶴仍屬極度瀕危物種
2009-10-05 08:43:13 來源:新華網  作者:劉景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齊齊哈爾10月4日電(記者 劉景洋)中國丹頂鶴保護者在世界動物日這天對新華社記者表達了這樣的擔懮:盡管經過多年保護,但丹頂鶴的數量回昇緩慢,在世界范圍內仍處瀕危甚至極度瀕危狀態。

  發表這個觀點的是黑龍江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長友。紮龍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79年,1987年晉昇為國家級,1992年成為中國首批國際重要濕地。目前,這裡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丹頂鶴保護區,地球上約五分之一的野生丹頂鶴在此繁育。

  『對動物最好的保護,就是不乾擾它們的自由生活。』李長友說,『然而,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活動的侵擾,地球上許多地區的水文格局發生了變化,濕地萎縮,水鳥棲息地面積減少。人們在鳥島上建村莊,侵佔了野生動物的家園。』

  李長友介紹,『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丹頂鶴的數量是2000多只。其中包括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日本北海道的1000多只,他們只是在島內進行繁殖越冬,冬季需要人工給食生存。』

  『其餘的被稱為大陸種群,具備候鳥的特性。它們的主要繁殖地是中國黑龍江紮龍,在俄羅斯、蒙古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主要越冬地在中國江蘇鹽城,在朝鮮半島也發現有越冬的丹頂鶴。』

  丹頂鶴保護者表示,保護這種候鳥的任務相當艱巨。中國政府多年來嘗試在這些水鳥遷徙路線上的停歇地逐個建立自然保護區,從而形成保護這個物種的網絡,現已初步成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濕地中心研究員崔麗娟介紹,這個網絡北起黑龍江紮龍、南至江蘇鹽城,途徑吉林向海、遼河入海口,黃河入海口,洪澤湖等地,由一系列自然保護區構成。

  『鳥類在遷徙途中需要補充食物、恢復體力,任何一個落腳點都不能出現問題。這樣纔能確保丹頂鶴從繁殖到越冬受到全程保護。』她說。

  李長友說:『經過30年的保護,我們只能說保住了丹頂鶴這個物種,但數量回昇十分緩慢。在世界范圍內,可以說仍處瀕危甚至極度瀕危狀態。我們呼吁人們不僅要停止破壞濕地和破壞水文格局的行為,同時停止捕撈濕地中的野生魚類,給水鳥留下足夠的食物。』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