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黑河市1.7萬戶農宅『舊貌換新顏』 總投資達10億
2009-10-20 10:10:19 來源:東北網-黑河日報  作者:曹娟 李夏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黑河10月20日訊 金秋時節,黑河市成百上千戶農民告別泥草房,搬進寬敞明亮的磚房。去年以來,黑河市1.7萬戶農宅『舊貌換新顏』,總投資達10億元。

  改造泥草房形成合力

  成千上萬座的泥草房在一到兩年內,改頭換面,並非易事。它需要政策扶持、資金落實,需要各部門的支持,更需要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各地充分利用廣播、板報、報紙、電視專題板塊等方法進行廣泛宣傳,使農民真正認識到,農民是泥草房改造的受益人。

  各部門通力協作,開展部門幫建、企業聯建、部隊援建。為確保泥草房改造的順利進行,黑河市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建新房農民可享受政府貼息貸款;外出打工,長期不歸的村民,可將房屋作價出售給條件差的泥草房戶,村為售房戶保留宅基地指標;有關部門積極為農民提供和推薦新型節能建材,使建房成本大大降低,實現經濟、節能、安全、環保;免費為農民建節能房屋提供建築圖紙;提倡各種支農資金捆綁使用;建立綠色建房審批通道,免收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包扶單位幫助建設等一系列辦法,全力支持和鼓勵農民進行泥草房改造。

  去年,黑河市政府投入130萬元,對市級改造試點村進行補助,極大地調動了各地泥草房改造的積極性。全市累計投入456萬元泥草房改造專項資金。

  為了使專項資金花在刀刃上,市泥草房改造辦公室研究制定了相關管理辦法。

  農民領取專項補助資金均填寫《審批表》,由村、鄉、縣三級審批,經公示之後,由財政、紀檢、監察、建設等部門監督,按照規定程序統一發放給農民,使改造資金專款專用。

  改造泥草房因地制宜

  改造泥草房並非『千篇一律』,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新房建出自己的特色。

  農民住宅小區在北安市海星鎮治安村落成,集中建設、成片開發18棟36戶農民住宅小區;孫吳縣沿江鄉勝利屯村的農民住宅樓,成為全縣泥草房改造的亮點;采取給房屋穿衣戴帽進行改造,比較經濟適用,成為愛輝區愛輝鎮腰屯村的一大創新,該村在消滅泥草房的同時,進行全村統一牆體粉刷,安裝柵欄,修整邊溝;嫩江縣雙山鎮展新村160戶村民整體遷移到雙山鎮政府所在地,子女上學、趕集購物『近水樓臺』,8000平方米的高樓取代了昔日的泥草房;在一些農村,有許多閑置的泥草房,它們有礙觀瞻;五大連池市龍鎮發展村對空閑泥草房進行拆毀,共有20餘座泥草房夷為平地。

  金秋時節,北安市趙光鎮東豐村130戶農民入住新村,該村泥草房改造大手筆,全村重新選址、集中建設新村。計劃總投資1.6億元,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其中主體工程17萬平方米,工程分三期建設。今年共投資5600萬元完成一期工程,總建築面積1.62萬平方米。

  改造泥草房農民受益

  一棟棟寬敞明亮的新房取代了矮小簡陋的泥草房,農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愛輝區西峰山鄉新立村群山環抱,不但常年缺水,飲用的地下水水質嚴重不達標,地方病嚴重。去年,該村整體遷移,另闢新址,遷往鄉政府所在地,在各有關部門幫扶下,多項資金捆綁使用,農戶集中建設農房28戶。

  北安市趙光鎮北樂村,近年來以種植北藥(平貝)為主,農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建設家園、改造農房意願明顯增強。去年被確定為省級泥草房試點村後,有36戶農民進行了泥草房改造。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