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雙鴨山友誼『五地文化』博物館開館 500名墾荒者重回故地
2009-10-20 13:40:29 來源:人民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俄羅斯駐沈陽領事館文化領事葉列梅金向博物館贈送禮物。

俄羅斯駐沈陽領事館文化領事葉列梅金向博物館贈送禮物。 

墾荒知情李維周40年前來到友誼,今天故地重游參觀博物館。
墾荒知情李維周40年前來到友誼,今天故地重游參觀博物館。
今年已經78歲的陳薇老人,1958年來到北大荒並在此紮根,展板左上角的是她年輕時的照片。
今年已經78歲的陳薇老人,1958年來到北大荒並在此紮根,展板左上角的是她年輕時的照片。
墾荒者當年使用的工具和穿戴的衣帽。
墾荒者當年使用的工具和穿戴的衣帽。
講解員向500多名老墾荒者講解鳳林遺址考古發現。
講解員向500多名老墾荒者講解鳳林遺址考古發現。
鳳林遺址出土文物。
鳳林遺址出土文物。
  人民網雙鴨山10月20日電 (記者袁泉)經過為期一年多的建設,黑龍江雙鴨山友誼『五地文化』博物館今天上午正式落成開館。

  友誼縣歷史悠久,1800年前滿族先民挹婁人就在此墾荒漁獵,繁衍生息,當地鳳林古城的發掘填補了黑龍江省漢魏時期考古的空白。友誼『五地文化』博物館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展區面積2500平方米,館藏文物4000餘件,以墾荒歷史為主線,把挹婁文化發祥地、中蘇友誼見證地、北大荒精神起源地、現代農業示范地和民族風情展示地有機結合起來。

  來自全國各地500名當年的墾荒建設者和當地各族群眾3000餘人參加了開館儀式並參觀了展覽。該館建設項目負責人楊喜成說:『博物館是一部鮮活的教科書,不僅展示了友誼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體現出友誼各族人民、支邊青年、轉業官兵和國際友人團結一心,無私奉獻的創業精神。我們建立博物館的目的,就是要紀念前人,教育後人,傳承傳統文化,實現友誼的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