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保護、復制、作舊……完成了對百年老街歷史文化的第一次發掘,那麼———
146件文物,『不會說話』的敘述
一襲16世紀歐洲酒吧服務生的仿古裝束,每天向游客講訴中國第一家俄式西餐廳的歷史,年僅24歲的伏慶寶略顯老成。
伏慶寶服務於中央大街西五道街一家地下西餐廳『塔道斯』,這家西餐廳承載著中央大街的百年歷史———古老的酒窖、創始人塔道斯先生的跨世紀收藏、中央大街最早的照片……『我去過很多城市打工,最後還是留在哈爾濱,向食客講訴歷史讓我有一種歸屬感。』伏慶寶說。
如果說『塔道斯』是中央大街百年歷史的縮影,那麼,『馬迭爾』則是中央大街歷史與現實的『代言人』。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哈爾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馬迭爾集團在馬迭爾賓館一樓大堂對外展出了146件『鎮館』文物。這些文物是經過3年面向社會征集和內部挖掘出來的,包括我國新政協籌備會舊址相關文物及當年馬迭爾旅館的餐具、打字機等,用馬迭爾集團總經理劉瑞強的話說,『146件文物,是「不會說話」的敘述』。日前,馬迭爾賓館收回對外出租的正門大堂,並向中央大街游客服務中心獻出50多件文物供游人免費參觀。
崇文興商,歷史文化整體『拂塵』
『塔道斯』西餐廳、馬迭爾賓館、教育書店、巴克酒吧、露西亞西餐廳,5家崇文興商的文化示范店,正用多種文化浸染的獨特歷史內涵和人文魅力,承擔著復興中央大街的重任。
在第二次發掘中,中央大街現有的36棟保護建築目前已盡可能恢復了歷史原貌;未列入保護建築的舊建築則重新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恢復本來立面。
在第二次發掘中,老街固有文化內涵『出鮮』。對街區內保護建築掛牌,詳細介紹建築藝術特色和歷史淵源;街區的牌匾廣告與建築風格有機協調、相得益彰;在休閑區內增加了銅馬車、畫家、樂手等主題雕塑,展現城市人文景觀。
在第二次發掘中,原來居住用地功能調整為商業功能,拆除部分住宅建築,新建商業建築;對部分臨街建築進行功能調整和置換。目前老街商業店鋪達700餘家,已成為城市中心主要商圈。
正基於此,中央大街歷史街區復興項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並成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25條輔街,二次發掘的新焦點
目前,在市民與游客厚望之中,中央大街僅僅算完成了對上一百年的『復制』。
『中央大街,這一百年做什麼?』近日,有游客在網上沈重地發問。在『議論風生哈爾濱』論壇上,對中央大街改造的網上建議已達幾百條,這令中央大街正在進行的第二次發掘如履薄冰。
『這一百年,我們的任務是在創新中改造、在利用中發掘』,道裡區中央大街管理處處長孫蕊亮出了獨特的『發掘觀』。
中央大街的第一次發掘緊緊圍繞著這1450米的長街進行,孫蕊說,從今年開始,我們已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方圓』而非以往的『直線』。據中央大街管理處保守統計,如今中央大街日均流量達30萬人次,卻很少有能容納這些人群休閑的場所;而中央大街街區方圓達一平方公裡,有25條輔街,可以考慮用來為游客提供一個全天候的休閑環境。
歷史的斷層,讓發生在古老建築裡的故事失落於民間,現在,哈爾濱人急待找到一把開啟這些歷史故事的『鑰匙』,增加老街旅游文化『內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