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比賽劃分為兩種。一是膠著型,兩個隊或兩個人實力相當,爭奪激烈,呈膠著狀,昨天山東男排與浙江隊的交鋒,屬於這個類型。兩隊你來我往打成2平,進入最後一節生死戰,東道主艱難獲勝。這場比賽歷時兩個多小時,很是過癮。
不過,我還是喜歡那種一邊倒比賽,一方完全掌握主動,另一方疲於應對,場面亦很受看。
不妨列舉幾個典型戰例。
昨晚,男子120公斤級古典式摔跤決賽。我省猛將劉德利一亮相,便讓人為之一震:高大威猛的身材,在氣勢上壓倒對手,使得一位記者驚呼:這選手身體賽金剛,太棒了!
其實,身高體壯只是劉德利的表面特征,最征服人的還是他的超人技藝。在比賽中,他完全控制了場上局面,一直拖著上海隊劉昊,使其只有招架之力沒有還手之功。同時,劉德利連連得分,而對手直至最後仍是『零』得分。這樣,這位壯漢毫無懸念地衛冕成功。
幾乎就在同時,女子69公斤級舉重正在進行中。
抓舉結束後,劉春紅暫列第二名。挺舉比賽,劉春紅本來是以140公斤開把,不過由於陳玲在她出場之前就舉起了140公斤,放手一搏的劉春紅兩次上調重量,決定以147公斤開把。但場上風雲突變,陳玲在衝擊145公斤時兩次都失敗,總成績早早定格。此時,劉春紅舉起開把147公斤鎖定冠軍,接著放棄了最後的兩次試舉機會。
集體項目也有如此場面。
原以為老牌女籃冠軍解放軍隊與遼寧的金牌爭奪戰,將是一場針鋒對麥芒的戰斗,誰知從第二節開始,後者被牢牢鎖定而束手就擒。
第一節, 遼寧隊打得有聲有色,比分領先。第二節,對手采取壓迫式防守,致使外圍炮口變啞,內線陳曉麗被封蓋。後來,遼寧隊隊員之間傳球都變得困難,屢屢被搶斷。
這三個典型戰例有一個共同特點:將各自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整個比賽過程中,壓迫式的進攻,讓對手完全處於被動地位。一句話,霸氣統治比賽。
說起霸氣,總會讓人聯想起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手持長矛喝倒當陽橋的張飛。當然,這種霸氣並非每個選手都所具有的,而是多年刻苦練就的。臺上一分鍾,臺下十年功,就是這個理兒。
霸氣表現在實力、心理等諸方面,首先在氣勢上壓倒對手。以往,咱們總說一些項目選手患有『恐韓癥』,簡而言之就是畏懼對手的霸氣,未交手便輸掉了銳氣,最後不敗北纔怪呢!
當然,霸氣對每個運動員來說,也各有不同。劉德利表現在強壯如牛的身體上;劉春紅表現在穩健如山的舉姿上;解放軍女籃姑娘則表現在團隊精神上。這些同時也都屬於美的范疇,霸氣看上去很美,霸氣看上去的確很美。(本報濟南2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