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間,來青岡縣蘆河鎮自強村找村民楊長良買晚西瓜的人特別多。10月9日,筆者來到他的大棚,正在忙著付貨收錢的楊長良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我今年種了8棟大棚的西瓜王和15棟大棚的晚西瓜,西瓜王最重的55公斤呢,9月中旬就賣沒了,現在晚西瓜又上市了,兩元1公斤,很受歡迎,多虧了省城裡的「好親戚」啊!』
來到建設鄉新合村,映入筆者眼簾的是一棟棟彩鋼蓋、塑鋼窗戶、防盜門的全磚房和設有各種健身器材的休閑健身廣場,筆直、平坦的道路上,遠遠地就能看見一輛輛忙碌的四輪車,那是村民正忙著把收獲的玉米運回家。據了解,幾年來,新合村集體積累不斷增加,去年已達到800多萬元,農民的富裕程度明顯提高,戶均儲蓄額達到4萬元以上,全村生產總值年實現2000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5800多元。住房磚瓦化率達到75%,道路硬化率、村屯綠化率、自來水、有線電視、程控電話入戶率均達到了100%。問其原因,村黨總支書記姜廷纔感觸最深,他對筆者說:『我們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是省城裡這門「好親戚」的功勞,「感謝」二字是不足以形容我們全體村民的感激之情的。』
令自強村和新合村村民們念念不忘的這門『好親戚』是省農業開發辦。幾年來,省農業開發辦對青岡縣真幫實扶,包容著一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真摯感情。
作為典型的農業縣份,青岡縣的基礎在農業、優勢在農業、大發展的潛力也在農業,因此,加快農業綜合開發對青岡縣經濟社會發展十分重要。2006年以來,省農業開發辦在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青岡縣大力扶持,共幫助青岡縣爭取農業開發項目17個,投入資金5414萬元。去年,在省農業開發辦的大力支持下,青岡縣種植業以農業開發玉米標准化基地項目為牽動,整合扶貧開發、標准農田和新型農民培訓等項目資金,以蘆河鎮、昌盛鄉和柞崗鄉為核心實施大棚育苗移栽,推行土地連片集約經營,落實核心區示范面積1萬畝,引帶和輻射全縣玉米高產創建面積20萬畝,平均畝增產玉米250公斤。同時,青岡縣在省農業開發辦的大力扶持和幫助下還投入資金1241萬元,在蘆河鎮、昌盛鄉和柞崗鄉等南部鄉鎮的玉米標准化基地項目區新打機電井30眼,安裝高位水箱30座,購置節水滴灌和注水點灌設備47套,引進納米863磁盤50個,架設農電線路10公裡,購置大型拖拉機5臺,鋪裝機耕路40.3公裡,改造中低產田1.96萬畝,營造農田防護林600畝,使項目區農田基本達到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連,實現了旱能灌、澇能排。特別是去年,省農業開發辦集中投入農業開發資金633萬元,幫助青岡縣建設了748棟耐腐蝕、采光好的玻璃鋼大棚,進行大棚玉米育苗移栽和棚室後期綜合利用,在大棚內統一安裝微噴管線,全部實行了節水灌溉,使項目區畝產達到了『噸糧田』,年純增收超過200萬元,既保證了國家的『糧袋子』,又裝滿了農民的『錢袋子』。
真情幫扶結碩果。幾年來,在省農業開發辦的傾力扶持下,青岡縣項目區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5.53萬畝,新增和改善除澇面積1.87萬畝,增加林網防護面積1.12萬畝,新增機耕面積4.7萬畝,新增糧食1300萬公斤,年新增農業總產值1629.6萬元,項目區農民人均增收590元,農業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也得到明顯提高。去年,青岡縣糧食總產量達到10.75億公斤;畜牧業形成了以奶牛為主導,以生豬和白鵝為兩翼的發展格局。青岡縣先後被評為全國商品糧大縣、商品豬生產基地縣、全國生態林業建設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看著昔日的青岡能有今天如此巨大的變化,我們心生感嘆,除了青岡縣廣大乾群的自身努力外,更離不開省農業開發辦的大力幫扶,青岡人不會忘記這門好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