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4日訊 22日午夜,松北區樂業鎮杏林村村民李某的妻子生下一對龍鳳雙胞胎,因孩子早產,急需送往有保溫箱的醫院救治。可當一家人急三火四地將孩子帶到哈市時,幾家大醫院先後以床位已滿或不接收外來孩子等緣由將雙胞胎拒之門外。無奈之下,李某只好將孩子帶回家放在棉褲腰裡取暖。
昨天,記者趕到李家看到,炕上坐著一老一少兩個婦女,她們的身上蓋著棉被,兩人的棉褲腰裡各揣著一個嬰兒。嬰兒的臉色發紫,哭聲較弱,李妻則在炕的另一側躺著。
據李某的一位親屬講,李妻預產期是12月。22日23時許,李妻突然感覺肚子疼,李某趕緊出門找車准備到哈市醫院。但車行至不遠處的臺屯時,李妻已堅持不住,車便拐進了臺屯衛生院。值班人員現找來大夫。0時前後,兩個孩子先後降生。由於嬰兒早產,大夫讓李某馬上將孩子送到哈爾濱,找一家有保溫箱的醫院觀察。
李某家人匆忙在附近的小賣店買來棉花,外面用布包著,把孩子放在棉花堆裡裹著趕到哈市。先到了市兒童醫院,醫院值班人員說保溫箱滿了,讓李某到別的醫院看看。李和家人又抱著孩子奔到市紅十字中心醫院,但一位值班大夫說:孩子不是在本院出生的,該院不接收外來孩子進保溫箱,怕帶來病菌。隨後,李某等人又來到哈醫大一院,值班人員也說保溫箱沒有空位,但可以放在特護病房觀察,如果孩子沒什麼毛病,每個孩子一天1500元。若是孩子有毛病需要上呼吸機,兩個孩子一天就得1萬元,李家人無法承受這樣的價格。從醫院出來後,他們又往瑪麗亞醫院打了求助電話,得到的答復是沒有兒科大夫。
絕望的李家人於凌晨5時許回到家中,萬般無奈之下猛然想起農村的土辦法:將孩子放在棉褲腰裡取暖或許管用。李某馬上打電話將家在賓縣的丈母娘找來,又找來小孩兒的一個嬸子。倆女人急急趕到李家穿上棉褲坐在炕上,將孩子揣在腹部取暖。
孩子的姥姥哭著說,每個孩子也就三四斤重,大點的是男孩兒,身體一直較涼,臉色發紫。哈爾濱有那麼多大醫院,面對這麼弱小的生命,怎麼能這麼狠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