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東北第一井??渤海國上京城八寶琉璃井
2009-10-26 15:10:13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在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的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中,有一座很特殊的亭子。它雖然已經破舊了,但也絕不會有太長的歷史。不要說它會是渤海國時期的,是一千多年前的遺物;就算它是百八十年前建的,也早毀了。是的,這個亭子是二十多年前第二次修建的,當年很美觀,這個亭子是用來保護一處渤海國時期的重要遺址而修建的。亭子下邊就是一口渤海國時期的井,就是早在1934年寫入寧安縣志的八寶琉璃井,幾十年來遠近聞名,這口廢井是渤海國時期的,當年它有沒有名字或者叫什麼名字,沒有在史料中查到。但它是在上京王城之內,在渤海國王城最大的宮殿址——2號殿址東邊,說這個井裡的水是供渤海國國王和後妃、王子們飲用,完全是可能的。

  這口井的井壁歷來說是用玄武岩砌成的。其實從這一帶有些地方的地下是火山熔岩形成的來看,說不定就是在玄武岩中開鑿成的。老寧安人為什麼叫它八寶琉璃井呢?就是因為井壁上部橫斷面是呈八角形的。到了中部,橫斷面纔呈圓形,同時逐漸加寬,到下部纔開始變窄。這種鑿成曲線的井壁,從工程力學理論來講,顯然是考慮到既能使地下水充溢進入,又能承受井壁外岩石泥土的壓力。至於把井口鑿成八字形,不但讓人感到好看,給人以審美的觀感享受,也有一定科學道理。總而言之,我們可以從這口井的構造上,看到一個多年前的造井人的聰明纔智,也很有審美觀念。

  說這是一口古老的水井,並非只因為它處在渤海古城的廢墟之中。早在清代康熙初年,約在三百三四十年前吧,從關內流放到寧古塔的文人們就看到這口井了。明末的兵部尚書張縉彥在他的游記散文《東京》篇裡,清清楚楚地寫道:『三重宮殿……八角石井,雨水淳泓,尚可牛飲』。他不僅看到了這口八角石井,還看到井裡水很充盈,想到可以甚至可能大喝了一通,並且點明這口八角石井是在宮殿不遠處。可見這真真確確是口古井。如果從渤海國滅亡時算起,至少一千一百多年了。

  在距內城牆400多米左右,還有一處井址。這處井址雖然不像八玉琉璃井那樣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得出是口古井,卻也不難辨認。井壁是用規整的石條砌成的,井口是方形的。用來砌井壁的石料都經過精細加工,對縫嚴密。井角條石有口,對角卡合,十分牢固。據說井底將石棚鑿成1米多的不規整圓坑,井底還有一石塊。這石塊顯然是在井鑿成後放入的,為什麼要這樣做?是為了保證井水潔淨嗎?

  渤海國上京龍泉府王城內的八寶流璃井和另一無名古井十分珍貴。迄今為止,還沒有在東北地區再發現幾百年前的古代井址,更不必說一千多年前的了。如此歷史久遠的古代井址,在全國也是為數很少的。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