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德學校的學生在乘務教師的管理下,乘坐送子車。 |
黑龍江新聞網訊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家住克東縣潤津鄉禮讓村的劉靜,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寄宿在縣城裡上小學,小小年紀吃住都不在家,父母雖心疼,但衝著城裡好的教學質量一直堅持著。而這學期開學,已讀到五年級的劉靜被父母接回了家,送到離家不遠剛剛整合的環島希望小學上學了。像劉靜這樣,『撤離』縣城返鄉上學的全克東縣有800多名學生。
一直以來,農村學校尤其是小學校存在三種『浪費』——師資嚴重浪費,校捨、儀器設備嚴重浪費,資金嚴重浪費。在一些鄉村學校,師生比例僅為1:5,而國家標准是1:18。很多可以容納百人的農村小學實際只有幾十名、十幾名甚至幾名學生。以克東縣為例,全縣106所農村小學人數不足百人的有102所,人數最少的學校只有12名學生。受現有教育布局的影響,加之音體美等專業師資匱乏,一些村級學校很難開齊學科、上滿學時。
面對這樣的辦學條件,許多村民不得不將子女送到教育水平較高的縣城讀書。然而由於縣城學校住宿條件有限,不少孩子只能在校外租住民房,一年的花銷至少6000元,給家長們帶來了沈重的經濟負擔,同時也帶來住宿、飲食等方面的安全隱患。
近年來,隨著通村公路相繼完成硬化,為農村中小學教育發展奠定了基礎。克東著手把分散的和不合理的教育資源整合起來,合理調整中小學布局,精簡優化教師隊伍,實現財政的集中投入。他們首先打破屬地管理,實行跨鄉鎮調整,實現學生就近入學。縣財政出資購置學生專用車16臺,免費接送學生上下學,購買14臺熱飯車,給自帶午飯的學生免費熱飯。師資方面,擇優錄用能力強、水平高的教師擔任基礎學科教學工作,其餘教師充實到教輔、工勤崗位。另外,撤並學校教學設備等動產統一調配,閑置校捨用於創辦幼兒園、學生乘車站點。通過調整布局,公用經費得以有效節約。
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克東農村小學從106所精編為現在的19所。整合後的農村學校規模變大了,教師整體素質提高了,課程開滿了,課時上足了。據估算,資源整合後全縣小學校僅取暖費一項就可節約80萬元。
教育資源整合後,還減輕了農民家長的經濟負擔,不少家長把孩子從縣城領回來了,送到煥然一新的學校就讀。到目前為止,已有800名學生『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