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1月3日訊 買6公斤西瓜,回家一稱,竟然『瘦』到了5公斤。『這年頭,連電子秤也沒個准!』近日,家住大慶市湖濱花園小區的王峰就遇到了這樣的無奈。
前段時間,大慶高新區質監局對九區批發大市場上的電子計價秤(以下簡稱電子秤)進行了檢測,在部分流動攤床上,還真發現了問題。
揭『黑心秤』老底
現在市場上有些小商販,喊著低價,卻靠在秤上做手腳賺錢。瓜農往出批發西瓜是1.6元錢一公斤,可商販在市場上賣西瓜也是這個價,難道他們不賺錢?錯了,他們賺的是『黑心』錢。
為了市民不再吃『秤』的虧,高新區質監局計量科張學濤破解了『黑心秤』的『歪招』:
一是墊角法。秤不放平就不准,商販故意將桌子斜放,或是用硬幣、紙板墊高身一角。
二是連盤出售法。商販有意不將秤盤放在秤上,待顧客稱重時,商販在電子秤上按完商品單價後,將商品和秤盤一起放到秤上,結果,秤盤也成了商品。
三是留底數法。空秤時,顯示屏上顯示的都應該是零,但有些商販卻在左面顯示重量欄中先儲存上底數,待有顧客稱商品時,先儲存的底數就被一並加入了價款。
四是衝擊法。商販故意將商品重重地丟進秤盤,衝擊力導致顯示屏上的數字在一瞬間增大,不等顧客看清,商品已被商販拿下。
五是遮字幕法。有的商販故意將物品堆於電子秤的顯示屏前,導致顧客看不清楚顯示屏上的單價,然後,商販亂報重量和金額。
六是磁石吸引法。在電子秤的底部放置吸鐵石,使電子秤顯示屏的價格改變。
七是高科技手段作弊法。不法分子把電子秤內部CPU的程序改變,把本來用作單價快捷鍵的按鍵改變成作弊用的功能鍵,這種方式必須要有CPU的軟件源代碼或原本就有這種功能的軟件以及不同電路的設計資料。這種作弊方法比較隱蔽,目前,我市尚未發現。
支招防范『黑心秤』
張學濤介紹,『黑心秤』大多存在城鄉之間的地區,或是路邊的流動攤點。與之相對,集貿市場、商場超市等固定經營場所,計量器具的管理使用較為規范,定期檢定情況較好,量值較為准確。
為了讓廣大消費者不再吃『黑心秤』的虧,張學濤說,看一臺秤是否合格,一般要做到『三看』:一看電子秤的銘牌。一臺合格電子秤的銘牌標志包括:秤的規格型號、制造廠商的名稱、商標、准確度等級、最大秤量、最小秤量、分度值、產品編號和制造許可證標志及編號等。這些內容貼在秤體兩邊的銘牌上。
二看檢定合格證。根據國家規定,計量器具必須經過計量部門強制檢定合格後,纔可以使用。經質監部門檢定合格的計量器具,顯著位置會貼上檢定合格標志。
三看稱重前是否清零。電子秤有三個顯示窗口,從左到右分別是『重量』、『單價』、『金額』,重量顯示為kg,單價顯示為每kg價格。稱重前,消費者一定要先看清『重量』欄是否為『0』,再看『單價』欄是否為商品所售價格,然後再看『金額』顯示是否正確,這樣就不容易多付錢了。
高新區質監局局長張素萍提醒廣大市民,如果消費者對所購的商品稱量有疑義,可到市場上的公平秤上復稱。
各大集貿市場內的公平秤,都是經過質監部門檢定合格的。為了防止不法商販在秤上做手腳,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最直接、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消費者用正規超市的電子秤稱量自己的手機、鑰匙等隨身物品的重量,在購物時,當懷疑賣主的秤有問題時,可把手機或鑰匙當成標准砝碼對秤進行檢測。一旦發現經營者有『缺斤少兩』的欺騙行為,應及時向質監部門舉報。
記者手記
電子秤作弊,其實,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很多市民即使發現了,也大都不願意為了一元兩元錢再跑回去較真,這就越發助長了『黑心秤』的『威風』。
雖然老百姓的生活『不差錢』了,但是,遇到缺斤少兩的『黑心』商販,也不免影響心情。
作為市民,若是發現攤販在使用『黑心秤』,就該及時向質監部門舉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