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5日訊 記者日前走訪哈爾濱市婚姻服務市場發現,隨著『80後』『鞋合不合適腳自己知道』的擇偶觀日漸風行,家長苦心為兒女在婚介注冊找對象的願望,卻因兒女意見相悖而頻頻落空。
小胡今年7月大學本科畢業,近來忙於參加招聘會的她有著難言之隱。『找工作已經筋疲力盡,隔三差五還要聽我媽的話去相親,看對眼兒的一個沒有,可我纔23歲,工作穩定之後再談朋友也不遲。』小胡說,她的擇偶標准是有學歷、有能力、事業前景好,會享受生活。正在某婚介所為兒子登記的王女士認為,現在的孩子太浮躁,找對象就得擦亮眼睛,靠的就是父母的經驗。王女士的娶媳婦標准是性格好、孝順、有涵養,有一定經濟實力,最主要是門當戶對。
據市婦聯婚姻服務中心李曉平介紹,『80後』承擔了更多社會責任和獨生子女的家庭壓力,因此將更多精力傾注於事業上,所以並不急於成家。家長按照自己意願『包辦』婚姻,往往幫了倒忙。在挑選『另一半』的問題上,家長應起到良性作用,在提出建議的同時,取得子女同意並交還選擇權。同時,子女應理解父母代子相親的心情,多參照過來人的『婚戀經』。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