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6日訊 10月25日,45歲的張女士打來電話說,通過婚介機構,她認識了一名南方商人,交往中,對方多次向她借錢,她先後被騙走近10萬元錢後,對方神秘失蹤。
據了解,大慶征婚被騙者眾多,其中多是喪偶有穩定收入的中年男女,被騙數額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征婚者抱怨是婚介機構把關不嚴,婚介人員卻稱,征婚騙子組織龐大,遍布全國,尤其偏愛大慶『孤老族』。
征婚征丟10萬元
25日10時許,張女士拿著幾張匯款單,向記者講述了自己被騙的經過。
2008年7月,她看到一則征婚啟事:『男49歲,生意人,脾氣好,真心尋一位重情,有家庭責任心的女士牽手百年,帶孩子也可……』
張女士主動給對方打了電話,接電話的男子自稱叫張軍,在廣州做出口生意,10年前妻子因病去世,想找一位賢惠的女子為伴。
張軍談吐優雅,經常打電話提醒張女士好好吃飯。一次,張女士生病,張軍每天數遍打電話督促張女士吃藥。8月末,張女士生日時,張軍的問候感動得她一夜沒睡。
隨著溝通次數的增多,彼此印象越來越好,9月初,兩人約好在廣州見面。臨行前,張女士做了美容,新買了衣服,還給張軍買了很多禮物。
到了廣州,張軍開著『寶馬』到機場迎接。途中,張軍接了多個電話,在將張女士送到賓館門口時,張軍愧疚地說,公司出口的貨物出了問題,他需要馬上趕回去處理。張女士沒多想,自己掏錢辦理了住宿手續。
在廣州的4天裡,張女士共見過張軍兩次,每次他都是半夜接完電話後,穿上衣服就走。
張女士離開廣州前,張軍沮喪地說,公司資金被凍結,他給朋友打電話籌錢。為幫男友渡過難關,張女士將親友匯來的3萬元錢交給張軍。張軍當即承諾,一個月後就還錢,2009年年底前與張女士結婚。
張女士回到大慶,張軍又先後以各種借口向張女士借錢,截至今年3月,張女士借給張軍近10萬元錢後,張軍突然換了手機號碼,聯系不上了。
張女士幾次到廣州尋找男友,均被告知沒有張軍所說的那個出口公司,也沒有張軍這個人。
家裡僅存的積蓄都被騙光了,上當後的張女士守口如瓶,生怕外人知道,更是拒絕報警。她說,自己找記者前,反復考慮了一個多月,之所以說出來,是希望大家征婚時不要輕信對方,以免上當。
海南赴約被騙
采訪中,從事多年婚介工作的劉經理說,類似張女士這樣征婚被騙的人很多,其中多是中老年人。今年6月份,讓胡路區52歲的王大爺通過婚介公司結識一名46歲的海南女子。聯系一個月後,在女子的邀請下,王大爺坐飛機到海南和女友相會。
在王大爺返回大慶前,女子承諾,自己處理完家裡的事,就趕到大慶和王大爺完婚。之後,她的手機一直處於關機狀態,座機號碼被告知是超市的電話。大致一算,王大爺被騙了四五萬元錢。
劉經理分析,這些騙子之所以選擇騙大慶人,主要是因為大慶工資待遇好。中老年人一般都有固定的退休金,存款較多。
因為本地人太熟,擔心給兒女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大慶人都熱衷於外地征婚者。一旦被騙,也都礙於面子,拒不報案。一般也不和子女溝通,即便說了,子女也會考慮自身影響和老人的承受能力,選擇沈默。
組團忽悠大慶人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被騙者都抱怨婚介機構把關不嚴。
記者走訪中也發現,很多婚介機構登記征婚者信息時,一般只要求看征婚者本人的身份證。
對於外地征婚者,一般的婚介機構都只看身份證復印件和單身證明,有的甚至不需要任何證明。大多數的婚介機構都注明:只搭建信息平臺,未經核實,不作為法律依據,請征婚者自行辨別真偽。
受騙者則表示,復印件很容易作假,正是因為婚介機構的這種做法纔導致如此多的征婚者上當受騙。
對此,幾家婚介機構負責人都表示,婚介機構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征婚者人數多,地域廣,想要詳細核實每位征婚者信息的真偽確實有困難。
某婚介所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征婚騙子是團伙作案,他們在全國各地都有分支,有專人在各地負責發布征婚信息。一旦有人應征,團伙會派專人和其溝通,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對方信任,通過一系列手段騙錢。
征婚騙子留下的電話號碼一般都是南方的,通過技術手段,將號碼綁定或轉移。這樣,應征者打電話時就會顯示對方在深圳或廣州等地,以此對應征者進行蒙騙,以達到騙錢的目的。
征婚被騙是婚介機構疏忽導致,還是騙子借用高科技手段行騙?對待外地征婚者一定要慎之又慎。同時也歡迎撥打本報電話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