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0日訊 無論是課間休息,還是午休時間,途經馬家溝小學校的市民都會看到學校廣場上壯觀的一幕:數百名學生揮舞著手中的柔力球拍,腰部、腿部、腕部甚至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在扭動著,孩子們活潑好動的天性在這裡表現得淋漓盡致。其實,像這樣的群體性藝術體育活動,已經在南崗區很多學校普及開來,抖空竹、跳大繩、輪滑、太極扇等等,幾乎每所學校都有各自的特點。
近幾年來,南崗區教育局體衛科和保健所對各中小學校學生體能及身體健康監測時發現,近視、弱視、沙眼、脊柱彎曲等問題在學生中比較普遍,有的孩子甚至出現了輕度頸椎病和肩周炎等病癥。於是,他們在全區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鼓勵各中小學校針對不同學齡孩子開展有特色的體育文化活動。
逸夫學校根據學校坐落在哈醫科大學院內的優勢,開展輪滑和滑冰活動,學生們體育課和午休時間在操場上玩輪滑,既鍛煉了身體,又增強了身體的柔韌性。校內組織了3支冰球隊,校冰球隊連續獲得市中學生冰球賽的冠軍。
馬家溝小學校的柔力球已經聞名全區,全校師生人手一拍。孩子們在體育老師的指導下,饒有興趣地進行練習,他們互相比賽,看誰動作規范,看誰動作美,看誰能做出花樣。每天的大課間時間,伴隨著球拍的舞動,銀白色的小球在校園飛舞,這已成為馬家溝小學一道最亮麗的風景。在哈爾濱市學生健身操比賽中,馬家溝小學學生的表演榮獲最佳創意獎。
抖空竹是宣慶小學的特色,全校師生人手一個空竹,課間、午休時,操場上到處是師生們一起抖空竹的身影。據介紹,抖空竹是全身運動,靠四肢的互相配合完成。抖空竹時,注意力高度集中,雙眼和腦神經在抖空竹的過程中會不斷得到鍛煉和提高。小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抖空竹使學生的肩關節、脊柱得到鍛煉,還起到了提高視力的作用。
目前,該區各中小學校的特色體育文化深受學生喜愛。繼紅小學校老師自編自創的韻律操,動作不斷翻新,幾乎每周更換一組,既使孩子們的頭部、頸部、腰部、腿部得到了鍛煉,又因不斷變化而讓孩子保持新鮮感。閩江小學校的倒口袋,一名學生最多可以同時兩手倒5個口袋,仰著頭眼睛盯著上上下下的口袋,精力更加集中,視力得到了改善,頸部也得到了鍛煉。這些藝術體育活動深受家長的贊賞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