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七臺河市委書記杜吉明:搞不好城鄉環境就不是稱職乾部
2009-11-13 09:05:47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七臺河市委七屆七次全會上,杜吉明領著參會人員現場學起報道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加強城鄉環境整治的文章 。

  東北網11月13日訊 『兩年前我來七臺河工作,就提出要加強城鄉環境治理,兩年了……這回咱們要徹底抓一抓了。』就在10月16日的七臺河市委七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上,七臺河市委書記杜吉明又一次強調加強城鄉環境整治。也就是在這次重要的會議上,杜書記向在場的全市各級領導乾部大聲疾呼:『搞不好城鄉環境就不是稱職乾部!』同時他說:『好的要給待遇,不換面貌就換班子!』

  有的人不解,認為我市的環境不錯呀。和過去比,這幾年環境衛生強多了;外地人來到我市,對我市的環境衛生也是頗為贊許。

  那麼,市委書記為何對城鄉環境整治如此重視?杜吉明為何對一項工作如此大聲疾呼?

  從民生角度看環境,現在做的還遠遠不夠

  10月19日,市委書記杜吉明做出批示,要求七臺河日報社轉發由《人民日報》記者采訪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的文章,文章標題是《像愛護自己的家一樣治理城鄉環境,搞不好城鄉環境談不上稱職乾部》。劉奇葆在文章中說:『一個地方的髒亂差不是小事。一個領導乾部,如果連自己身邊的環境都熟視無睹、管理不好,連打掃衛生都不願做或者做不好,還想做什麼大事、還能做好什麼大事?要像愛護自己的家一樣進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跟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一樣,一點形式主義都不能搞!』劉奇葆還在文章中說:『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是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惠民工程,是創造發展優勢、增強競爭實力的環境工程,是完善城鎮功能、塑造品牌形象的管理工程,是堅持執政為民、檢驗乾部隊伍的作風工程。』

  市委書記杜吉明在給本報的批示中說:『看了這篇文章,很受啟發、感受頗深。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同志對城鄉環境治理認識之高、部署之實、要求之嚴,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同時他要求,全市上下要結合貫徹市委七屆七次全會精神和學習長治經驗,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認真抓好我市城鄉環境治理,為人民群眾創造一個乾淨宜居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如果把抓環境治理放在改善民生、為人民群眾創造一個乾淨宜居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這個高度,不得不承認,我們還有好多工作要做;如果把力爭在全省率先建成國家園林城市、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的我市和長治市這樣的『國家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相比,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差距還很大。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市委不僅已經看到了這一點,而且敢於『揭疤』、不護短,直面這一事實。

  有了書記重視,還得有部門管事兒

  據市委副秘書長、市委政研室主任講,市委書記杜吉明在市裡強調環境整治,出門在外也留意觀察。外出開會,開會之餘總向人家打聽那裡的環境如何,向人家虛心詢問環境整治方面的做法;到外地學習,走到哪裡,環境衛生都是必看的內容。到山西長治學習考察,就是書記在一次學習中根據了解到的信息組織的一次大型活動。結果,在長治3天的時間裡,考察團成員深入長治市及其所屬的6個縣20多個點學習考察,行走在長治的城鄉,隨便走進哪個村屯,不但看不到亂堆、亂放、亂扔、亂倒現象,甚至連一個塑料袋、一張廢紙片都看不見,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達到如此效果。從長治回來,書記說『服氣了、失眠了』。杜書記重視環境整治之程度,可見一斑。

  去年,為加大城鄉環境治理力度,市委、市政府把這一年確定為『城鄉環境治理年』,使城鄉環境整治首次成為年主題活動之一。市委書記杜吉明在全市城鄉環境治理年活動動員大會上嚴肅指出:『目前,我市城市主要街路環衛保潔效果很好,市民比較滿意,但民辦環衛負責的一些背街小巷,有些物業不完善的居民小區,由於經營收費困難,政府投入不足,髒亂差問題比較突出,城市環境衛生還有死角死面。』『城市亂貼亂畫是最令人討厭的現象,應該說是各地的一個通病,治理起來確實難度很大,但也絕不是沒有辦法。』這些話說在2008年的2月22日,句句都說到了百姓的心坎兒上。今天我們把這幾句話再重溫一下,感覺分量依然那麼重。

  有的地方還存在垃圾亂倒現象,有的地方還存在亂貼亂畫現象,看來這回這些問題都能解決了……

  市委書記的大聲疾呼,又一次應了百姓的心願。

  有了部門管,還得有長效機制

  胡錦濤總書記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並列起來,作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

  市委七屆七次全會作出決議要求,學習先進經驗,貴在查找差距,重在推動工作。

  市委書記杜吉明在市委七屆七次全會上談到城鄉環境整治的重點時說,城市要以背街小巷、社區樓院、街路結點、城鄉接合部、公路鐵路入口為整治重點,既要通過會戰清除積存垃圾,更要注重建立長效機制,落實保潔人員和管理制度,解決『一次會戰頂一陣、年年會戰年年髒』的問題;農村要以拓寬道路、清除垃圾、疏通邊溝、圈養畜禽、柴草出村為重點,徹底改變村容村貌落後狀況。

  少數人在公共場所亂扔果皮紙屑、隨地吐痰等現象時有發生;在我市的部分鄉鎮少數村屯,仍然存在著柴草亂堆亂放、垃圾隨處亂倒等現象,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人們的居住生活環境。

  這些都有部門來管,可靠什麼能管得住?

  正如杜書記在市委七屆七次全會講話中提到的那樣:既要突出重點,更要注重建立一種長效機制,落實保潔人員和管理制度。只有這樣,纔能解決『一次會戰頂一陣、年年會戰年年髒』的問題,徹底改變村容村貌落後狀況。

  一種長效機制的建立,離不開人、財、物。如長治市在環境整治上,特別是在農村環境衛生管理上,從管理入手,抓住機構、人員、經費、制度、監督五個要素,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他們在各鄉鎮設立環境衛生管理中心,聘用衛生管理人員,各行政村設立環衛站,按照每300名農民設一名的標准聘用衛生保潔員,這樣做到了有人做事;全市各縣區財政將農村環境衛生補助經費按照農業人口每人每年不低於10元的標准納入預算,每村每年從轉移支付中按不低於15%的比例提取資金用於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這樣確保了有錢乾事;對各鄉鎮、行政村的環境衛生工作定期督查考核,將結果列入鄉村乾部考核體系,與保潔員補助經費掛鉤,這樣確保了清掃保潔制度較好落實。在市區,長治市推行了城市環境監督管理制度,招聘了60名下崗職工,為他們配備了自行車、手機等交通和通訊工具,對主城區內餐館鍋爐除塵設施定點監控,確保煙塵達標排放。

  其實,長治市屯留縣的絳河也不是原來就如此清凌凌的,它也曾垃圾滿溝、污水橫流、雜草叢生。但經一年的治理,絳河河水清澈了,兩岸綠樹成陰了,河上還建起了亭臺水榭,已經成為兩岸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他們靠的是什麼?他們靠的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意識,靠的是『只要能吃苦、石頭縫裡也能長出樹』的堅定信念,靠的是『資金不足精神補、機械不足人力補』的太行精神。

  就是憑著這股子韌勁兒,長治人把城市髒亂差的『黑點』,最終打造成了新的綠化美化亮化的景點。

  這樣的韌勁兒、這樣的氣魄,我們七臺河人也曾有過。就拿去年桃山水庫飲用水源治理為例,當時水庫北岸非法建築拆除困難重重,市委書記杜吉明也曾大聲疾呼:我個人不圖名不圖利,也不害怕什麼。我就是要替七臺河的老百姓把這個飲用水源問題解決好。如果解決不了我就辭職。結果是,56處非法建築悉數被拆除,百姓拍手稱快。

  『搞不好城鄉環境就不是稱職乾部』、『不換面貌就換班子』,書記的決心,定會化為部門和群眾的力量。有了這樣的決心,有了部門的行動,有了群眾的參與,不信城鄉環境治理不好。

  為了實現『兩個率先』、『四個確保』,為了努力推動我市在新的更高起點上實現新的跨越,為了七臺河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我們一定要徹底抓一抓城鄉環境。

責任編輯: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