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3日訊 專家幫市民『免費鑒寶』活動,昨天進入第二天,鑒寶現場與首日同樣火爆,百名藏寶者在省博物館陽光大廳內排起了長隊等候,藏寶者們紛紛帶來了心愛的藏品,請專家鑒別。
9時,省博物館剛開門,提前領到門票的市民湧入大廳,急著請專家『掌眼』。盡管11日主辦方發放的200張預約票排到15日,但昨天沒有領到預約票的藏寶者也來排隊等候,希望主辦方『網開一面』。主辦方只好再次延時,原定一天鑒定50個藏品的名額擴大到100多。
昨天下午,市民王先生帶來了一件瑪瑙瓶,在室內燈光的映照下,能看出瓶身非常通透。專家丁元海接過瓶子研究後說:『這是清代的瑪瑙鼻煙壺,質地好,是件好物件。』王先生說,這件鼻煙壺是在幫母親搬家拾掇東西時發現的,沒當成好東西,只是拿來讓專家給看看。丁元海說,這件鼻煙壺造型、玉質很精細通透,在業內稱它為冰糖瑪瑙,俗稱『水上漂』,就是將它放入水中,能始終浮在水面上不下沈,可作為『藏寶展』上一件不錯的展品。
在鑒定現場,專家發現,近百件藏品中日本瓷器不少於20件,大部分物件是家常日用器物,雖然有市民把日本飯盒當成了文物,但也不乏有九谷、友田、伊萬裡等日本官窯精品。市民劉存貴便帶來了一件日本瓷器,他說:『這件瓷器是我岳父收藏的,據說這是侵華日軍撤出東北留下的,今天帶來也想讓藏友們牢記那段歷史。』
昨天在鑒寶現場,多數藏寶者面對專家中肯的點評很滿意,但也有藏寶者對專家的鑒定結果不服氣。一位市民聽專家說他的『清花瓷瓶』是新東西,當場很不服氣,堅持認為自己的藏品是古董……專家蔣義濤告訴記者,文物的識別需要不斷學習、提高,不能認為靠投機就能『撿』到大便宜,收藏應該有好心態。其實對於藏寶者來說,即使收藏了仿品,一樣也能感受到文化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