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出現『低齡同性依戀』等准同性戀人群
2009-11-17 09:46:31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宮雪 李樹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7日訊 白天,他們擁有令眾人羡慕的職業和家庭,夜晚,他們則將自己和同性伴侶掩藏在酒吧震耳的音樂中;白天,他們是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好孩子,夜晚,他們則與同性伙伴在酒吧的昏暗燈光裡淺嘗性的衝動……據了解,目前,哈爾濱市約有六七家同性戀酒吧,生意都十分紅火。近日,記者對哈爾濱市部分同性戀酒吧進行了走訪,發現酒吧顧客中既有只以同性為伴侶的『典型』同性戀者,也有介於同性戀邊緣的『准同性戀』,甚至還有一些學生打扮的『低齡同性依戀』人群。同性戀的成因都有哪些因素?對於『准同性戀』有何乾預防范措施?記者就此采訪了省內權威專家,引導並幫助『准同性戀』人群走出誤區,迎接健康的生活。

  同性戀酒吧提供交友聚會場所

  10日23時許,記者來到位於南崗區的一家同性戀酒吧,剛踏入酒吧,就聽到震耳欲聾的音樂聲,舞池內幾位隆胸、穿著女士服裝的男性正在表演歌舞,店內的客人基本以男性為主,交談中不時表現出情侶間的親昵。

  『我雖然結婚了,但我仍是同性戀。』在某企業工作的阿慶(化名)告訴記者,十幾歲時,他由於好奇和一位同性發生了性關系,並成了一個同性戀。幾年前,他迫於父母傳宗接代想法的壓力,被迫和現在的妻子結了婚,並有了孩子,可他仍與同性伴侶保持來往,白天他正常工作、生活,只在酒吧裡暴露自己的真性情。據悉,酒吧客人中,像阿慶一樣的既有異性婚姻,又有同性伴侶的隱性同性戀者不在少數。

  記者在交談中得知,一些同性戀者選擇在工作中欣賞和接觸同性人群的美容美發行業,還有一些人從事充滿浪漫色彩,又需要表達細膩情感的美術、音樂等藝術行業。

  『絕大多數同性戀都不願公開自己的性取向,酒吧正好給了他們活動的平臺。』該酒吧老板說,因為同性戀酒吧內都是同一圈子裡的人,大家可以袒露心聲,但大家一般不會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現在,這裡已經成為他們交友聚會、釋放壓力的主要場所。

  少年同性親密舉動並非同性戀

  據黑龍江家庭素質教育中心專家介紹,連日來,一些家長諮詢,他們正在上高中的孩子和同性每天形影不離,兩人喜歡穿著款式相同的衣服,還經常發信息說些親熱的話語,有時還以『老公』和『老婆』相稱,他們對此很是擔心。記者采訪中也發現,很多青春期少年在與同性交往過程中,都表現出與同性過於親密。

  對此,張聰沛指出,近年來,中性氣質青春偶像受到青少年的歡迎,並爭相效仿,因而在青少年中中性打扮者也偏多。而反映同性戀題材的影視劇、漫畫也越來越多,喜歡追求新鮮、刺激的青少年則將模仿其情節作為一種時髦。

  『青少年同性之間的親密舉動,實際上是一種同性依戀傾向,並不是同性戀。』哈醫大性健康研究與教育中心彭濤主任認為,青春期少年心理波動大,家長發現孩子同性戀『嫌疑』,不要盲目給孩子貼上同性戀的標簽,這樣不但會給孩子形成『我是同性戀』的心理暗示,還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這些孩子長時間只和同性交往,交際圈單一,與異性交往能力較弱。作為家長,應鼓勵孩子與異性發展正常友誼,參加集體活動。教會孩子兩性之間的差別和相處之道。

  同性戀感到非一般壓力

  記者從市第一專科醫院和醫大性健康研究和教育中心了解到,近年來,有很多前來諮詢的同性戀案例,他們大多迫於父母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的壓力與異性結婚,面對妻子子女和自己的同性戀身份,常常讓他們感到非一般的壓力。

  哈市第一專科醫院院長張聰沛指出,同性戀絕不是精神疾病,只是一種與多數人不同的性取向,同性戀一旦形成,幾乎沒有改變的可能。『約有15%左右的同性戀者可能是由於先天因素形成的』,據張聰沛介紹,這部分人激素發育水平異常,例如,很多男性同性戀者體內的雌性激素都明顯高於其他男性。據專家介紹,大部分的同性戀是在五至十六歲這一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很多青春期子女家長對早戀十分敏感,不允許孩子與異性接觸,而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則有了性的衝動,為滿足剛剛萌發的性衝動,孩子便容易與關系較為親密的同性發生關系,並對此產生依賴,久而久之形成同性戀。

  另外,在成長過程中,由於在與異性感情中受到傷害等特殊經歷,也會使他們對某位異性的厭惡發展為對整個異性排斥,發展為同性戀。張聰沛講,家長對子女的錯性別的打扮,也可能使子女形成同性戀。

  相關鏈接

  據專家介紹,同性戀是一種少數人的性取向,它並不僅以發生性關系為判定標准。同性戀是指,只對同性產生興趣、情感,產生性幻想和性意識,發生性關系的成年人。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