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8日訊 尖山子鄉頭道林子村農民徐國強有耕地150畝,10年來,最高畝產也不超過180公斤。今年,他的耕地全部被納入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年景雖然不是很好,產量卻破天荒地實現了230公斤。近兩年來,為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雙鴨山市寶清縣加大典型培育力度,增加投入,建立了30個輻射帶動力極強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在引領農業標准化、提高種植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成為拉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
2008年,寶清縣以優勢產業為依托,以培育典型為核心,以發揮典型示范輻射帶動作用為重點,培育的小城子鎮梨南村白瓜覆膜種植典型畝產白瓜籽100公斤,單產提高了20%。青原鎮新城村大豆高產創建示范區平均畝產202公斤,單產提高了40%。國家大豆專家劉忠堂教授親自到示范地塊進行考察,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2009年,寶清縣在鞏固完善生產典型的同時,進一步加大了典型培育選樹力度,突出重點狠抓了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通過抓示范園區,引導全縣農民實施農業標准化生產,提高種植水平,挖掘土地潛能,增加產量,激發土地的最大效益。寶清縣投資190萬元建設了優勢產業種植科技示范園區14個、場縣共建科技示范園區1個。在此基礎上,寶清縣農委進一步擴大了園區種類和規模,又培育建設了15個縣級科技示范園區,並安排專人深入鄉村抓園區建設,組織專家組對園區進行技術承包,全程負責園區的技術指導。
今年,寶清縣建設的大豆、水稻、玉米、白瓜、紅小豆等30個國家級、省級高產創建和縣級科技示范園區,產量和效益都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效,園區內農民嘗到了標准化、規模化種植的甜頭,真正得到了實惠。位於尖山子鄉頭道林子村的農業部萬畝大豆高產創建示范片是由216戶農民集中連片規模經營,在種植上采取了統一整地、統一供種、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技術指導『五統一』經營模式,今秋經過省專家實地測產,平均畝產225公斤。大豆高產創建示范片平均單產比全縣單產高出73公斤,按每公斤3.50元計算,畝增加收入255元。
七星泡鎮新民村是寶清縣有名的南瓜種植專業村,每年種植白瓜都在5000畝以上,農民種植南瓜規模不小,但是效益卻不顯著。今年,寶清縣農委在新民村組織154戶農民建立了一個2500畝的南瓜科技示范園區,園區內實行『五統一』經營模式,在今年春季低溫、夏季乾旱、低溫寡照的特殊氣象條件下,園區優勢充分顯現出來,園區內南瓜不但成熟度高,而且腐爛少,品質好,平均畝產102公斤,比其他地塊畝增產15公斤,按每公斤14.00元計算,畝增收210元。
寶清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建立,使農業新技術得到了推廣和應用,促進了優勢主導產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業經濟效益顯著增強。寶清縣農委主任商敏傑表示,明年將進一步加大園區建設力度,把科技成果輻射、延伸到農業生產和千家萬戶,發揮出科技示范園區在產業發展上的示范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