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2日訊題:鶴崗礦難特寫:總有一些人在溫暖著鶴崗的寒冬
記者路雲強 楊禹
此時,距鶴崗新興煤礦瓦斯事故已過去了四十多個小時,發現87名遇難者,528名現場作業人員成功昇井420人,但井下仍有21人生死不明。親者的隕逝讓人傷痛,災禍的無情令人悲慟,傷亡的數字讓這個冬日更加寒冷,可是,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救援人員的夜以繼日、醫護人員的無微不至、井下礦工的永不放棄……在這個災難背後,有著這麼一群人在溫暖著鶴崗的寒冬。
![]() |
左二 王文斌 左三 范銘華 右一王仕利。東北網記者楊禹攝 |
『16號瓦檢員:入風瓦斯增大,人員已撤離……』21日凌晨1時37分左右,16號掘進工作面瓦檢員范銘華向新興煤礦調度室發出了事故前最早的報告,剛剛說完,范銘華的電話就沒有了信號。
在范銘華發出報告之前兩三分鍾,當時16號掘進隊正在放炮,范銘華的瓦斯便攜報警器突然報警,瓦斯濃度在幾十秒內霎時由1%上昇至12%,受過專業瓦檢訓練的范銘華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立刻通知所在工作面的七八名礦工向避災通道撤離。范銘華自己並沒有離開,而是通過16號回風口往上走到5米處的手機信號中轉站,向調度室發出報告。
『井下三水平大巷瓦斯超限,判斷風流反向……』突然范銘華的手機沒有了信號,他意識到了災難即將來臨,於是一邊撤離一邊關閉電源,防止電火引發瓦斯爆炸。范銘華在向避災通道的沿途,盡可能多地通知附近的礦工和工作人員撤離,在與他們匯合時纔知道,調度室已經根據他的報告,及時切斷了井下電源,並已通知全礦所有井下作業人員撤離。
大家一路用礦燈打信號聯系,由最開始的七八個人,一路通知著、聚集著、撤離著,到達安全地帶時身後已是30多人的隊伍。
在避災通道范銘華遇到了17號、218瓦檢員,彼此通告了情況,決定讓礦工兄弟們先昇井,所有瓦檢員留下來組織人員撤離。在發生第一次爆炸的時候,范銘華已經撤出工作面,但並沒有昇井,而是繼續組織救援。事後,范銘華告訴記者,工作期間,瓦檢員就是井下最高指揮官,當瓦斯濃度超過一定數量時,無需請示,直接指揮大家撤離。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范銘華4點多時纔昇井,6點多時安全回到地面,還未來得及向家人報聲平安的范銘華又投入到了救援工作中,直至記者22日16時許接受記者采訪,40歲的范銘華也沒有回過家看上一眼。
![]() |
王文斌。東北網記者 路雲強 攝 |
今年37歲的王文斌是新興煤礦一采區掘進區副區長,在礦井內工作已有10多年了。雖然是位老礦工,但對於他來說,遭遇如此劇烈的瓦斯突出事故還是第一次。
當天,發現瓦斯異常時,他正在218采料道清點第二天的用料。『我們每個在井下作業的小組都有一名瓦檢員。發現瓦檢異常時,我們立即組織大家向避災線路撤離。』王文斌回憶時說,1時37分,瓦檢超限警報響起後,他立即帶領17號掘進隊的17名礦工撤離期間。撤離期間,王文斌先後遇到了16號掘進隊的12名礦工和213采煤隊。這其中就有16號瓦檢員范銘華和瓦檢員王仕利。
2時30分,當大家撤離到南一石門二臺輸送機時,第一衝擊波來臨了。一時間井內空氣開始變得渾濁起來。『我們背對著巷道,待這股衝擊波過去後,根據風流向,我們判斷礦井的北冀是最安全的。』王文斌說,當時工程師馬玉忠負責帶領218采煤隊撤離現場;安檢科科長孫德臣則負責帶領下料隊撤離。
王文斌和礦友們途經二段鋼帶機時發現,這裡已經發生了災變。『巷道裡空氣渾濁,原本懸掛在牆體上的標語也只剩下了碎片。』王文斌當即要求礦友們先向冀中大巷撤離。他則與范銘華、王仕利及另四名礦工一起沿途搜尋仍未脫險的礦友。
3時許,王文斌他們感覺到了第二股衝擊波,一行人無法前進,只能向後撤退到二水平。在這裡,他們發現了一名遇難的礦工。當他們准備在一段鋼帶機昇井時發現,這裡的昇井機已損毀。王文斌他們不得不原路返回到北大巷,向4號昇井口撤退。
一行人邊撤退邊搜尋,遇到被破壞的昇井口或巷道就必須改道。『緊張,悲痛。這是我當時最深刻的感受。』王文斌說,沿途他看到了一些遇難礦友的屍體,基本都已面目全非了。如今,他只要一閉上眼睛就是遇險的那一幕。『不想睡,一想到礦井下還有被困的礦友,我的心就難受。』說到這時,王文斌哽咽了。
21日6時許,王文斌與他帶領的20多名礦友成功昇井到了地面,徹底脫險。
![]() |
王仕利。東北網記者路雲強攝 |
『遇到瓦斯突出緊急情況,組織工友們撤離、切斷電源是我們瓦檢員的職責,所有的礦工都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兄弟,危急時刻,我們瓦檢員有責任、有義務帶他們脫離險境!』37歲的219采煤隊瓦檢員王仕利接受采訪時說。
見到瓦檢員王仕利時,這名有著7年瓦斯檢測工作經驗的瓦檢員的面部表情特別沈重、壓抑。就是他在發現瓦斯超限時,沈著冷靜地組織、帶領著30餘名礦工從避災通道安全撤出,撤離過程中不忘在無法通行的地方用粉筆寫下提示的話,讓後面的礦工按照他找到的避災路徑撤離。
王仕利告訴記者,21日1時37分左右,他在219號采煤隊作業區巡檢時,隨身攜帶的便攜式和理研瓦斯檢測准備檢測到瓦斯超限,立即命令正在采煤的礦工們緊急撤離。他帶領20多名礦工沿著避災路線撤到三水平二段鋼帶機發現瓦斯超限,風流反向,判斷此處風門不能通行。他立即用粉筆在風門上寫下『此們不通,請走北大巷』,以提醒走此避災路線的工友們注意。
王仕利說:『通常發生危險時,井下礦工都是從鋼帶機處撤離,一般的礦工不知道走北大巷,一旦不知情況的工友走風門就會發生危險。最後,我帶著30多名工友順利撤到了安全地帶。』
當記者告知王仕利,獲救的礦工稱他們為救人英雄、救命恩人時,他的感情很激動。
王仕利聲音沙啞地說:『我們不能算是英雄,在危險時刻,組織、幫助工友們撤離險境是我們瓦檢員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就是為工友們采礦保駕護航的,向我這樣組織的工友的瓦檢員很多。瓦檢員徐景路和杜長青都成功帶著20多名礦工車到了安全地帶。這次礦難中,我們通風區書記耿義、瓦檢隊副隊長劉忠玉以及瓦檢員唐憲民、譚明海、初佔海、陳河江、李連光都在作業區組織工友撤離時遇難、犧牲,瓦檢員王濟國和徐慶良為了救人,分別在瓦斯爆炸時受傷,徐慶良因一氧化碳中毒至今昏迷不醒,他們纔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