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3日訊(記者路雲強)11月18日晚,一通電話讓21歲的馬天野更加覺得這個冬夜異常的寒冷和絕望,已被確診為腦積水並發肌肉萎縮的母親病情又加重了。醫生告訴他,若不馬上手術治療將有癱瘓的危險,可數萬元的手術費用讓這個久經病患的家庭難以承受,絕望的馬天野想到了求助東北網民生熱線,將自己的求助信發布到了網上。
母親輸血染上腦囊蟲 父親腰椎負傷喪失部分勞動能力
馬天野是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2007級學生,黑龍江省伊春市翠巒區人。父親馬駿彪,今年50歲,母親周麗,今年47歲。1994年時,母親因子宮肌瘤手術時需要大量輸血,而當時所在的伊春林業中心醫院血漿儲備不足,出於無奈不得不找血販子買血。
術後三個月馬天野的母親出現了抽搐等病癥,家人聽聞當時的血販子因腦囊蟲病死後,後悔不已。經醫院確診,其母親確實已得上了腦囊蟲病。先後來到哈醫大二院、齊齊哈爾解放軍第二O三醫院多次,但由於家裡只能靠腰椎負傷的父親每月掙來的270元養活,一家人要吃飯、還要供小天野讀書,所以一直都只能用藥保守治療。
據馬天野介紹,母親用的多是『殺蟲』藥物,用藥後腦內的囊蟲受到刺激會更活躍,會愈加的疼痛。『我母親經常疼得直撞牆,渾身抽搐不止。她曾對我說過,她能堅持承受這份痛苦,是因為她想活著看到我長大成人的那天……』說到這,馬天野把臉轉到了一旁。
為省醫藥費睡在醫院倉庫 好心清潔工借父子一床被蓋
馬天野告訴記者,到現在他也無法忘記他六歲那年,父親用他負傷的脊梁背起母親,手領著他四處去看病時的情景。
那是1994年的冬天,母親再次來到醫大二院治病,為了節省費用給媽媽治病,我和父親沒有在醫院租床位,而是擠在醫院一個倉庫裡,找來幾塊木板搭成了一個床,我和父親蓋著軍大衣就住在裡面。後來,一位好心的清潔工看我們兩父子實在可憐,就借了一場被給我們。白天時,父親就幫病房裡其他病人打飯或是跑腿,這樣就能勻給我們父子一份飯。醫院裡護士待我們也很好,父親也經常幫護士們打水或乾一些零活,護士有時就會幫我們省一些藥錢。
窮人孩子早當家 為母親選擇了離醫院近的學校
馬天野的父親曾在伊春林區貯木廠上班,每個月工資270元。2001年改制下崗後,在離家很遠的地方找了一家工廠打零工,現在一個月能收入550元左右。據馬天野介紹,父親每天上班都捨不得座公交,無論冬夏,都是騎一個多小時的自行車上下班。
馬天野告訴記者,爺爺奶奶過世得早,姥姥姥爺身體也不好。舅舅在1995年時患肝癌去世,給母親的打擊很大。禍不單行,姨媽還出了車禍,盆骨骨折。能幫助我們親戚也已經盡力了,家裡的房子和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賣了,也沒能治好母親的病。
上學時,家裡買不起作業本和邊角料作業本,就用在工廠撿回來的包裝邊角料裁成作業本和草紙本,『作業本上的格是我用尺一條條畫上去的,老師開始還來做過家訪,後來看到我家的情況,也就沒在說什麼。』
讀高中時,馬天野通過勤工儉學已經可以養活自己了。但在2006年,也就是他高三那年,母親突然病情加重,而父親的腰病也發作了。馬上面臨高考的馬天野不得不暫停學業,去照顧母親。當時所就讀的伊春市翠巒區第一中學的班主任對他講,如果他能堅持讀下來,考一個本科院校是不成問題的。
休學近1年,不理想的高考成績,馬天野也僅能選擇專科學校了。但記者問及當初選擇現在的院校是因為有利於就業還是隨意選擇的。
『這是離哈醫大二院最近的學校,照顧母親會方便些。』馬天野的回答讓記者驚愕了良久。
學校同學幫助讓馬天野愧再伸手 一周打3份工拼命賺錢
一提到現在的學校,馬天野的感激之情總溢於言表。他告訴記者,剛一入學就他享受到了助學貸款的綠色通道,現在每年都有3000塊的國家一等助學金。
據馬天野所在的計算機學院鐵道通信信號專業輔導員李松石老師介紹,馬天野非常懂事而且學習成績很好,從來沒低於過系裡的前5名。對於他家的情況,校領導和院裡面都非常重視,包括老師和同學們都在極力地想辦法幫助他,也搞過募捐,但畢竟能力有限。希望能借助媒體的聲音和社會的力量來幫幫他。
馬天野告訴記者,他現在周一到周五的白天在學校的學生處幫忙,一方面方便上網查資料,同時,老師們也幫他解決了吃飯的問題。放學後,會去幫校園周邊的快餐店送外賣,一個月也能有幾百塊的收入。周末時,在建材市場做兼職,利用自己來自林區對木材的了解,可以銷售地板家具類的建材。
病情加重高額手術費難承受 萌生『借錢』救母想法
馬天野勤工儉學這些微薄的收入僅能貼補些家用和幫母親買些藥,根本無法支付母親高額的手術費用。
就在上周,馬天野的母親突然感覺四肢無力,來到當地中心醫院檢查,醫生建議到外地做深度檢查。第二天,在哈爾濱醫大二院確診為腦積水同時並發肌肉萎縮癥,醫生建議馬上住院手術治療,並且說如果不抓緊時間住院會有癱瘓的危險。
『可是數萬元的手術費用家裡實在是承受不起,真的沒有辦法再湊足這批費用,如今看到我媽媽的樣子:瘦弱的身軀讓我倍感焦慮;冰冷的雙手讓我不知所措。病魔正在無情地吞噬著她。我的淚水禁不住奪眶而出。』
他向記者說出了自己想法,他認為自己即將畢業工作,將來有能力自食其力,希望好心人幫助他家度過難關,借來的錢,他承諾給每份借款都打借條,並且附上自己身份證復印件和簽字。『我用個人信用作為擔保,哪怕用盡一生的時間來還我借下的欠款。『
馬天野說,他現在唯一的信念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媽媽的病治好。『我媽媽曾對他說過,她這一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能住上一個夏天不再漏雨,冬天不再四處漏風的好屋子,為了能讓我媽媽這個願望實現。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我也會去救我的母親。』
編後語
馬天野在東北網民生熱線上發布的帖文有這樣一段文字,讓記者甚是感動,也許正是這份孝心和親情促使記者寫稿到天明:
或許您能夠理解一個可能即將失去母親的青年的心情,有哪個兒子願意看到母親躺在病床上痛苦的樣子?有哪個兒子願意親眼看著年輕的母親在無助和絕望中離開?現在即使再困難也要努力,不然以後就再也沒有母親,再也沒有機會了。想想吧!有誰願意?人到中年,哪怕有很多錢,也要承擔當年沒有努力爭取的後悔和年少的喪母之痛!所以現在,即使有一絲的希望我都要盡最大的努力!
讀完這篇新聞的您,如果您想幫助這位至誠至孝的年輕人的話,可以與東北網民生熱線聯系:0451-87116816,東北網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