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一件件珍貴的出土文物,一處處歷史遺跡的景觀,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片……帶領觀眾穿越了時空隧道,將齊齊哈爾兩萬餘年的歷史文化盡收眼底。
2006年,齊齊哈爾博物館設計建設了大型基本陳列,嫩江文明的述說——齊齊哈爾歷史文物陳列。在近萬件館藏中選出了1200餘件精品文物和360幅珍貴歷史圖片,復原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遺址、景觀,運用獨特的、現代的藝術手法,緊緊抓住齊齊哈爾歷史文化特征,突出重點、揭示深度、深化內涵。陳列充分展示出齊齊哈爾歷史文化中典型文物所蘊含的豐富文化信息,展現了齊齊哈爾二十年來的考古成果以及黑龍江本土文化及東北邊疆土著民族文化的結晶,拉近了觀眾與文物之間的交流,使觀眾在現代化的藝術氛圍中獲得強烈的歷史性感受。
陳列文物豐富、地域特征鮮明,凸顯了歷史的獨特魅力。展覽內容共分四個部分,嫩江流域燦爛的古代文化,重點展示齊齊哈爾的舊石器晚期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原始農業、精美的手工制品、葬式與習俗及各民族的融合與演進。契丹女真人的故鄉,詳細介紹了齊齊哈爾遼金時期歷史文化,重點展示了三個國家級保護遺址——遼代塔子城遺址、金代蒲峪路故城址、金界壕邊堡。黑龍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記載了齊齊哈爾作為清代的政治軍事重鎮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打響武裝抗戰第一槍,陳列內容通過『江橋抗戰』,反映了齊齊哈爾市人民懷著滿腔熱忱,投身於抗日救國,直到解放戰爭勝利。
陳列吸取了一些地市級博物館的歷史陳列中內容單薄、陳列簡單的教訓,在形式和內容的結合上進行了大膽突破和創新。在展覽內容文字上,近百萬字被壓縮到20萬字;根據不同的形式需要,采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合理、恰當地采用了現代化的手段,在江橋抗戰的大場景中部分采用了聲、光、電及影像、語音說明等烘托氣氛和效果;采用了感應式背景音樂、槍炮聲音模擬等,調動和調整觀眾情緒。此外,陳列根據各部分內容需要設置了2個專題的音像播放系統和多處文字資料查詢系統,使展覽內容動靜交融,互為補充,極大地豐富了展覽的信息量。
該陳列展於2006年8月10日正式對外開放,2007年即在全國第七屆『十大精品陳列』評選中榮獲唯一一項『最受觀眾歡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