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於清濱路51號樓上的文化學校。東北網記者陳靜攝 |
![]() |
從旁邊沙曼一區小區大門進入後纔可以拐到文化學校的正門口。東北網記者陳靜攝 |
![]() |
學校內樓道極為狹窄,家長們將就著等待上課的孩子們。東北網記者陳靜攝 |
![]() |
記者將教室門拉開小縫,一股熱氣撲面而來。教室內滿滿當當的擠著140個學生,最後一排的孩子緊緊貼門而坐。東北網記者陳靜攝 |
![]() |
19時20分許,補課班級下課,孩子們在狹窄的通道中爭先恐後的外湧,場面混亂。東北網記者陳靜攝 |
![]() |
剛剛下課,另一個班級的孩子立即進入教室。記者未發現有人噴灑消毒藥水。東北網記者陳靜攝 |
![]() |
一名剛剛下課的孩子的父親在校長室內核該校張校長理論。他的孩子被擁擠的人流阻在教室中根本無法接近門口。更有淘氣的孩子,心急的跨越多個桌子蹦出教室。孩子的父親認為學校不安全因素太多。東北網記者陳靜攝 |
東北網11月23日訊(記者陳靜)近日,有市民向記者反映,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清濱路與和興三道街交口附近早夜市樓上的文化學校每逢周末晚上開課,學校內安全隱患嚴重,樓道狹窄、學生眾多、消防設施不全,極易發生火災和踩踏事故。
21日18時30分許,記者在清濱路51號和興早夜市門前看到這棟三層建築的一層為菜市,三樓的幾個窗口燈光明亮。記者從菜市內尚未收攤的一位攤主處得知,該樓樓上確有學生補課學校,據說補課效果不錯,又有像第一五六中學這樣的重點校名師授課,因此學生爆滿,一節課怎麼也得百多學生。
按照攤主的指引,記者從早夜市樓側沙曼一區小區門口繞道來到樓後,看到一片漆黑中一盞電燈將一扇不大的門照亮,門口的牆上張貼著飛宇文化學校的海報。
推門進入,面積約三米的門斗內燈光極為昏暗,從約一米寬的樓梯拾階而上,樓梯扶手一側擋板的縫隙中可見大半個菜市,各種調味品的味道撲鼻而來。經過一個轉彎,再上一掛樓梯,便來到了學校的教學區。
正對樓梯處是學校的辦公室,一名張姓中年女士負責學校的招生及諮詢工作,學校對外發放的傳單上的聯系人便是她。記者稱呼其為張校長,該女士並未否認。張校長告訴記者,她的學校叫華波,主要為初中學生補習。飛宇是另一個補習學校,主要面向高中學生。華波和飛宇沒有關系,僅僅是搭伙合租這原口罩廠樓上的教室而已。張校長說她請來156中學名師,每周末授課,每生30元一課,現在裡面正上課的班級內已滿員,140個學生滿滿當當,要想加入只能等有人退出纔能安排上課。她必須保證學生有座位,學校從不弄加座。至於樓梯窄小,孩子們下課會魚貫排隊,不必擔心踩踏擁擠。而教室課後都會噴灑消毒藥水,她學校的學生沒聽說一個得甲流的。
樓梯左手有寬約一米的走廊,走廊的拐彎處一間門楣貼有『奧數』字樣的教室大門緊鎖。記者從窗縫內發現這間教室面積很大,裡面密密麻麻的擺滿桌椅,可供百餘人一同上課。延著走廊再拐一個彎,盡頭處有另一間教室,時有朗朗書聲傳出。走廊內采用聲控照明,燈光昏暗且時有中斷。記者將門拉開小縫,一股渾濁的熱氣撲面,最後一排的孩子緊緊貼門而坐,第一排的課桌幾乎擺到了講臺上。
記者看到,狹小的走廊及張校長辦公室外坐滿等待孩子放學的家長,記者來回穿行,幾乎每人都需要起立或挪動。學校內衛生間更是小得可憐,一百四十人加上等待的數十家長,僅有五至六個廁位可用。在與家長們的攀談中記者得知,他們從沒想過像這樣連過個人都困難的擁擠空間內,一旦發生火災或踩踏將怎麼辦。他們也從沒見過學校內設有任何消火栓或滅火器。一般孩子放學總是一團亂,各自看好孩子就行。記者問這樣多孩子長時間共處一不通風的空間,家長們不怕傳染病麼?家長們互相看看,紛紛說不會那樣巧的。
19時20分,上課班級放學。記者在走廊拐彎處看到孩子們像魚群擠出閘口般爭先恐後,並非張校長先前形容的魚貫而出。更有心急淘氣的孩子,遠遠的從桌子接連幾個跨越,飛奔到門口。教室內外沒有任何人員維持秩序。走廊及樓梯上更是一片混亂,家長呼喚孩子,孩子擠出前湧的隊伍,中間要去洗手間的,從外面擠進來上下堂課的……一時間記者覺得無所適從,被擠得幾乎貼在身後薄薄的顫動不停的間壁牆上。
140個孩子及幾十個家長整個撤離耗時不到十分鍾。隨後記者與主講教師攀談,得知該156中學語文教師下面還有一節兩小時的課。其間,一名接孩子的父親與張校長大聲理論,他的孩子下課後被擠得根本不能靠近教室門,還有孩子跳桌子出門,如此混亂擁擠,授課老師卻以只管講課不管其他而坐視不理。學校怎能如此漠視安全?這樣窄的環境,還不事先預防,一旦出事,誰來負責?『連個滅火器都沒有,非得像abc那樣出事纔後悔麼?』孩子的父親憤怒的質問後帶著孩子離去。
隨後第二堂課的孩子陸續大批到來,記者未見有人噴灑消毒藥水或開窗通風。19時40分記者離開,該校教室仍舊一片燈火通明。
新聞線索由米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