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1月24日訊 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社會老齡化的進程。在齊齊哈爾市,60歲以上老人已經達到75萬人,佔人口總數的13.2%,並有進一步上昇的趨勢。與這種社會現象同步的是,高齡的空巢、鰥寡孤獨老人越來越多,選擇到養老院頤養天年的老人越來越多。
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使齊齊哈爾市專業的養老機構應運而生,且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據統計,全市共有大大小小的養老機構230多家,有床位1萬張左右。按此計算,每75位老人中只有1人可以入住養老院所。而與如此大的需求空間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齊齊哈爾市養老院所的入住率僅為80%。
具備一定規模的養老機構一床難求
在齊齊哈爾市,規模較大、有百張床位以上的養老院所共有12家。其中,條件最好的當屬公辦的有1000張床位的『松鶴家園』,在這裡,居住著510位『三無』老人和500名自費老人。雖然早已人滿,但仍有老人通過各種渠道打算住進這裡。有著200張床位的民辦的解放門老年公寓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托關系把老人送到這裡居住的大有人在。
記者在與老人們的閑談中感到,老年人在選擇養老院所時要求很簡單,吃得好、住得舒適是首選。一些經濟基礎較寬裕的老人還會關心養老院所的醫療保障、娛樂設施等情況。
今年72歲的王希楓老人是一個很爽朗的人,他在解放門老年公寓已經住了5年,還在這裡找到了『另一半』,他說:『人老了,就圖個樂呵。吃得好,住得好,還有人陪著聊天,心情當然差不了。真希望所有的老人都能跟我們一樣,在規范的養老機構裡安度晚年。』不僅老人們有這樣的感受,經營者也有同感,誠信托老專業護理所的主管護理易連軍說:『老人辛苦了一輩子,應該讓他們享受到舒服的晚年生活。
民辦養老機構問題較多亟待完善
在齊齊哈爾市的230多家養老機構中,絕大多數是民辦的。他們之中,除極少數能達到益於老年人身心健康這一標准外,普遍存在規模偏小、設備簡陋、醫療條件差、護理人員素質低、服務層次不高等問題。老人們因缺乏健身場所和設施,活動量不足導致日常生活能力低下;因疾病長期臥床的老人由於得不到適當治療與正確護理,導致肌肉萎縮、關節攣縮畸形、下肢靜脈血栓、患上褥瘡;因缺乏心理關懷,導致老人出現孤僻、自閉癥;因護理人員素質不齊,指責謾罵老人現象偶有發生。諸如此類的問題,嚴重影響著居住在養老院所中的老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生存環境。
由於齊齊哈爾市養老院所的收費標准走的是市場化運作的路子,大多數養老機構打出了低價牌,以致一些民辦養老機構賠本或微利運行。規模小、設備簡陋、環境一般,老人就少。老人少,收費低,沒有利潤,再次投入的費用緊張,必要的設施能緩上就緩上。由此,造成了民辦養老院所的經營處於惡性循環。
面對這些問題,民政部門也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市民政局社會福利科陳志強科長就道出了他心中的無奈:在檢查中發現有家養老院環境惡劣,更沒有相關證明,如果不予管理,老人的生活將無法得到保障。但這裡卻居住著30多位老人,一旦取締此養老院,這些老人將無法安置。
規范養老機構期待全社會關注
針對民辦養老機構存在的諸多問題,不久前,齊齊哈爾市開始對民辦養老機構進行清理整頓,要求符合開辦條件的民辦養老機構立即辦理審批和登記手續,對無消防安全證明、食品衛生防疫證明、服務人員健康證明『三證』和嚴重擾民的養老機構限期整改,整改後仍不達標的堅決予以取締。
據了解,如果嚴格按照國家及省制訂的養老機構『兩規范一標准』來衡量,齊齊哈爾市僅有不到3%的養老機構符合標准。
就如何規范養老院所,如何為老年人提供舒適的安度晚年的場所等問題,有關人士建議:政府部門應發揮主導作用,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擴大國有養老機構的規模。同時,要鼓勵引導民間資本注入養老市場,要設定相應的准入門檻,並對必要的硬件設施有明確規定。要在對從業人員進行嚴格培訓的同時,將經營者、服務人員對自家老人是否孝順作為一項重要考核指標。另外,政府應引導社會上有愛心的企業家成立養老慈善機構,或出資建設大型的養老院所,或對確需幫助的老人給予救助,以此喚起全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注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