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30日訊 『用水看水表,用電看電表,用熱什麼時候也能這樣計費呢?』近年一路走高的熱費價格和逐漸增多的供暖糾紛,讓越來越多的市民對供暖『熱計量』更為期待。
千呼萬喚始出來,今年供熱分戶計量已經在我市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我的家、杏林人家等四棟既有樓房的千餘戶居民有望成為我市第一批享受分戶計量的用戶。分戶計量工作的開展,將打破按建築面積收取熱化費『一統』天下的格局,一種新的供熱收費方式將逐步誕生。
25日,記者在市建設局了解到,從節約能源等多方面考慮,並按照國家節能改造要求,對符合規定的既有居住建築進行供熱計量改造。從今年年初,市建設局就開始了調研和摸索,最終敲定了四個配套設施較為完善的小區作為分戶計量改造的試點用戶,以進一步積累數據,摸索一條適合我市市情的按用熱量收費的辦法和依據。
據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實施改造的住宅建築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從8月下旬起,他們開始為這些既有建築進行熱計量改造。截至目前,他們已為居民們安裝了供熱計量裝置、室內溫度調控裝置和供熱系統調控裝置。通過實施供熱計量改造,將逐步實行按用熱量計量收費,居民可根據自身需要在一定范圍內自行調節室內溫度,系統裝置可通過電子原件的工作來控制供熱流量,達到溫度自行掌控,按需供給。供熱單位也可根據用熱量自動調節供熱量,避免了資金和資源的浪費。可有效降低采暖能耗,節約能源,改善室內熱環境質量,大量減少由於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並減少居民不必要的熱費支出,實現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據了解,目前,我市計量收費標准的制定工作正在籌備中。新聞背景
一些居民認為目前的供熱是一種『大鍋飯』式供熱。有的人家白天家人都外出上班,留下的空房卻照常供暖,有時供暖溫度太高,還得開窗散熱。一方面交著高額采暖費,一方面又在承受著供暖浪費,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其次,計費方式將由按面積收費改為按供熱量收費,過去,供暖公司按用戶采暖面積收取定額的費用,即使用戶不使用,供暖公司也不會停止供暖,更不會少收或免收供暖費,這就造成了能源浪費。建設部有關統計顯示,全國目前供熱采暖耗能全年約為1.3億噸標煤,佔全社會總能耗的10%。很多居民表示,按照面積收費不能體現出『用多少熱、交多少費』的商品屬性,用多用少一個樣,供熱成為一筆『糊涂賬』。
供暖『熱計量』將解決上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