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4日訊 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以來,綏棱縣把加強農村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作為農村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實踐載體,探索『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的組織設置新模式,有效促進了農村新經濟組織的健康運行和農村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
一、創新組織設置,擴大黨建覆蓋面。按照成熟一個組建一個,建立一個鞏固一個,真正發揮作用,增強工作活力的要求,采取單獨、聯合、掛靠組建等多種方式,靈活設置黨組織,努力擴大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覆蓋面。目前,全縣597個農村新經濟組織中,按照『支部+新經濟組織』模式組建黨支部的達到141個,佔總數的23.6%。同時,區分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致富聯合體等不同類型,由其所在鄉鎮黨委選拔優秀黨員乾部,向暫時不具備組建支部條件的21個新經濟組織,派駐了21名黨建工作指導員,主要負責新經濟組織黨的建設工作,宣傳黨的政策,指導開展黨的活動,協調黨員與新經濟組織業主之間的關系。
二、強化培訓指導,提昇成員能力素質。按照『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以農委、職業技術學校、科委、科協、農機、林業等部門為主體,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送科技下鄉』,全方位開展教育培訓。組織實施了綠色證書培訓、青年農民科技培訓、新型女農民培訓、新型農民創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五大培訓工程,多渠道提昇新經濟組織成員能力素質。目前,已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6期,培訓人員530多人次,發放科技資料、『明白紙』等2000多份,培養綠色證書學員30多人,農村『土專家』、『田秀纔』470多人。縣委還與東北農業大學聯合舉辦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連續兩年對農村新經濟組織成員進行集中培訓,並定期組織新經濟組織成員到縣農科所農作物種植示范園區、縣漿果研究所大豆種植基地和上集鎮種豬廠進行實地參觀學習。
三、黨員示范引導,不斷放大引帶效應。在新經濟組織內部,堅持新技術黨員先學、新品種黨員先試、新設備黨員先用、生產風險黨員先承擔,積極開展了『幫扶帶』活動。一是科技幫。把技術扶持和確定項目作為幫扶重點,通過組織開辦新經濟組織黨員講壇,選擇一些成熟可靠、容易掌握、增產增收效果顯著的實用技術,對貧困戶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術能力。同時組織新經濟組織的致富能人黨員為貧困戶『摸脈確診』,幫助他們研究確定市場前景好、風險小、增收快的致富項目。二是結對扶。區分黨員類型,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等多種形式,為新經濟組織黨員和貧困戶牽線搭橋,結成扶持對子128個。通過黨員現身說法,講授致富心得、市場特點、成功經驗等,幫助貧困戶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三是項目帶。引導新經濟組織黨員借助自身優勢產業,吸納貧困戶結成致富聯合體,拉一把,扶一程,幫助貧困戶解決無技術、無資金、無項目問題,實現共同富裕。截止目前,有52個貧困戶上了脫貧項目,有76人找到了長期穩定的勞務崗位,有109戶實現了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