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7日訊 (記者 高長利) 歷時7個月的黑龍江省典型鄉鎮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調查及評估項目日前通過環境保護部驗收。結果表明,在篩選出的103個典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42個達標, 61個未達標,超標總數近60%,主要表現在鐵、錳等金屬離子超標。
該項調查評估是環境保護部2009年重點專項之一,重點調查典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狀況,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具體實施。
經過全面調查和綜合分析,目前我省供水人口超過1000人的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共有612個,絕大多數為地下水型。篩選的103個典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達到規定Ⅲ類水質標准的有42個,約佔40%,物理和一般化學指標超標的水源地有61個,約佔60%,主要表現在鐵、錳、pH等背景水質指標超標。專家介紹,鐵錳含量較高導致飲用水不僅在色、嗅、味等感官性狀上表現很差,嚴重的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
《黑龍江省典型鄉鎮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調查及評估報告》提出,對超標的61個水源地應進行分類,逐個分析超標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方案,消除污染隱患,使水源地水質盡快達標。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