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融入主城區 建設大龍鳳——訪大慶龍鳳區委書記張寶偉
2009-12-09 17:01:18 來源:東北網  作者:由佳林 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龍鳳區委書記張寶偉(中)、區長張福臣(左)視察棚戶區改造項目。

龍鳳區委書記張寶偉(左二)帶領區領導檢查鐵路沿線整治情況。

  東北網12月9日訊 (由佳林 記者 高長利)嚴冬時節,走進大慶市龍鳳區鐵東村,嶄新的民居整齊劃一,農民們一改『貓冬』習俗,學習技能,組織培訓,忙得不亦樂乎。『以前是自己花錢去培訓,現在政府花錢送大家學技能,同時還能享受補助。』農民李國民說。

  全力抓民生發展成果惠及百姓

  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大慶市龍鳳區結合區情實際,確定了『三核四帶五區』的發展戰略,提出堅持以園區化模式強工業,城市化方向優農業,產業化發展興三產,宜居化目標搞城建,和諧化要求解民生,科學化理念抓黨建的思路,全力推進新龍鳳建設實現新跨越。同時積極創建活動載體,切實將改善民生落實到具體工作中,讓改革發展成果真正惠及群眾。

  今年年初,龍鳳區在完成泥草房改造任務的基礎上,全省率先啟動實施了農民變市民工程。農民與城市居民一樣,享受醫保、低保、小額貸款、免費培訓等政策。勞動保障部門通過設立創業型引導資金,以創業促就業的辦法,相繼建成4個創業孵化基地,舉辦創業與就業技能培訓19期,培訓507人,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7109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6113人。

  該區組織實施了農民新居、惠民苑等為民辦實事工程20餘個。投入2700萬元用於建設和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投入8232萬元,用於農村泥草房改造、通村公路建設;投入2800萬元,用於鐵路沿線綜合整治;投入5960萬元,擴建和改造學校12所,建成6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170萬元,改造昇級了疾控中心軟硬件服務設施,建設了750平方米的國家級疾病預防控制實驗室。建立三位一體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大力實施『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我們始終繃緊民生這根弦,堅持把群眾的幸福指數當作一件大事來抓,確定了樹立科學理念、解發展難題、重民生改善、保增長速度的人本理念,實施農民變市民工程,率先在全市完成農村泥草房改造任務,率先在全市消滅城市棚戶區,全面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城鄉群眾的居住環境明顯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可以說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到了百姓。』龍鳳區委書記張寶偉如是說。


龍鳳區委書記張寶偉(右一)深入鳳祥社區檢查民生。 

  建設大龍鳳石化老區綻放新姿

  作為石化老區,按照『先生產、後生活』的思路,在企業沿線建城的布局,使得龍鳳區城市形態不佳,發展空間受限。

  為推進城區的可持續發展,龍鳳區作出了『開發青龍山、融入主城區、建設大龍鳳』的重大戰略決策,提出了『功能分區明確、組團結構合理、湖泊濕地環擁、綠色空間相隔、鐵路南北相同、建築風格迥異、具有鮮明石化特色的現代生態園林城區』的建設目標。

  繼去年末區行政辦公中心搬遷到青龍山地區後,先後投融資近40億元,打造了瀚城國際、東城領秀兩個高檔商住區;規劃設計總投資4.5億元的大慶東站,現已完成概念設計方案征集;按照國家一級站標准建設的大慶公路客運樞紐站,基礎建設工程過半;連接新城區南北兩個車站的龍鳳大街延伸段,已開始施工……

  『按照規劃,未來五年內青龍山地區將建成集商業服務、生態宜居、休閑娛樂於一體的現代化新型城區,開發後的面積相當於老城區的建設面積總和,等於再造了一個新龍鳳。屆時,龍鳳區將真正成為大慶市的第一門戶。』談及龍鳳的發展,張寶偉滿是自豪。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