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0日訊 秋末新米上市以來,許多市民發現今年的米價高過去年。一袋普通的富強粉價格也要比從前貴二三塊錢。近日,又傳來國內知名品牌食用油集體漲價的消息。米面油這三大市民生活必需品價格為何同時喊漲?收購、批發、零售究竟是哪個環節的價格在上漲?市民錢袋還要為漲價預期多埋單幾何?日前,記者分別走進糧油批發、零售企業進行調查采訪。
米面價格節節攀昇
記者來到了哈達糧油批發大庫,批發商楊女士告訴記者,她家常年經營的米面有近百個品種,主要供應哈市的各社區糧油店和市場攤床。以銷售量最大的散裝本地米為例,她們從大米加工廠的進價這幾天每公斤又漲了8分錢,月初的到貨價還在3.2元/公斤。
記者在沃爾瑪、家樂福等幾大超市看到,雖然不少在超市內購糧的市民都在議論糧價,但多數市民卻表現平和。在家樂福超市,5公斤一袋的北京古船富強粉正在打特價,但關注者寥寥。
食用油價蓄勢待漲
年初至今,食用油價格也一度波動上揚,其中桶裝品牌油每桶平均上漲了約3到5元。近日,國內一線食用油品牌宣布將開始新一輪漲價的消息,再次引發各界關注。
沃爾瑪超市公關部負責人於玲告訴記者,目前,超市已接到金龍魚、福臨門等一線食用油品牌廠家的調價通知,計劃漲幅多數在10%—15%之間,其中5L福臨門大豆油確實已率先提價。而其他品牌食用油由於多數還是舊庫存,價格尚未調整,但後期預計將陸續調整,並將在本月中旬調整完畢。
明年糧價不會大變
市糧食局調供處劉處長———
今年糧食價格的確比去年高。10月份新糧上市的開市價格就比去年同期高出了10%左右。這主要是今年水稻的收購價格高的結果。今年哈爾濱市方正、通河等地的一般水稻收購價格已達2.4元/公斤,比國家最低保護收購價1.9元/公斤,高出了0.5元。哈爾濱糧食信息網通報數據顯示,截至12月,哈爾濱市秋糧收購已突破100萬噸。糧食豐產,因此糧價上漲並不是由於缺糧造成的,主要還是市場調節的結果。而面的價格攀昇則有可能是一種『比較效應』的結果,也就是受同類商品價格上漲的帶動而上漲的。這種價格上漲,會依據市場情況自行調節,保證在市民的承受能力之內。
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田寶強———
就糧食價格而言,其上漲是市場供求變化引發的合理變動,有利於農民群體增收,漲幅也在市民可接受的范圍內,因此,市民不必為此驚慌。他說,今年黑龍江省糧食播種面積增加,總產量初步預計也將創下歷史新高。近期以及今年出現的糧價上漲,主要是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冬季裡多數百姓有儲糧儲菜的習慣,加之眼下新年臨近,消費需求上昇,自然引發價格上揚。國家從惠農出發,預計不會壓低糧價。因此,預計明年糧價將保持平穩,不會出現大起大落。
而對於食用油價格的變動,專家表示,今年在糧食整體豐產的情況下,黑龍江省以及國內大豆確實略有減產,不過,這並不是影響食用油價的主要因素。目前,作為我國食用油主要原料的大豆,消費需求量70%以上依靠進口,價格主要受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