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區。圍繞優化發展環境、引進高新項目、加快建設進度三大任務,采取新舉措、建立新機制,全力開創新局面。突出抓好核心示范區和重點園區建設,集中建設好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安達、肇東五個重點園區,充分發揮其產業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思路,創新方式,圍繞重點產業、龍頭企業和高新科技項目,廣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積極主動地同金融部門、中直企業、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和有實力的外資企業進行溝通聯系,尋找合作伙伴。抓緊完善工業走廊建設規劃,開發建設出高質量、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現代化工業園區、現代化城市新區。
——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區。雞西、鶴崗、雙鴨山、七臺河、佳木斯、牡丹江煤炭資源儲量佔全省的92%,要充分挖掘和發揮電力、煤化工、冶金、建材原料、生物工程等產業優勢,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推進落實重點項目,全面規劃建設電網、交通等基礎設施。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以延長煤炭產業鏈為主攻方向,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高新技術為引領,以循環經濟為主要發展模式,以大項目建設為載體,加快東部煤電化基地的建設步伐。
——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我省位於東北亞經濟區的中心位置,要積極主動推進這一區域的經濟貿易合作,以哈大齊工業走廊等經濟板塊為依托,以區域性中心城市為支橕,以邊境口岸為節點,打造面向東北亞、輻射亞歐大陸的經濟貿易開發區。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與俄遠東及外貝加爾地區發展戰略互動對接,以綏芬河、黑河、東寧、同江、撫遠等重點邊境口岸為節點,建設連接國內生產基地和國外商品市場的跨國物流網絡、資金流和信息流為一體的現代服務體系。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到我省重點邊境口岸投資創業,興辦市場,努力形成立足龍江、服務全國、輻射歐亞、通往世界的區域性商品集散中心。
——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到2010年,功能區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要基本得到控制;特色產業、生態產業等替代產業加快發展,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明顯加快,初步形成以生態經濟為主的產業格局。繼續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提高補助標准。堅決杜絕超計劃、超限額采伐,有計劃調減木材產量,加強對珍貴樹種和草原、濕地的保護,加快推進生物多樣化建設。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進林下種植業、特色養殖業,培育龍頭企業,積極打造全省乃至全國林工產品精深加工基地。
——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農業綜合開發區建設要以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發展現代農業、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為重點,突出抓好農業基礎建設,突出抓好農業結構調整,突出做大做強畜牧產業,大力推進農業標准化、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著力打造銷售收入千億元以上龍頭企業集群,圍繞水稻、大豆、肉類、漁業、乳品、禽蛋加工形成一批龍頭企業,創出一批知名品牌。
——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圍繞實施精品旅游戰略,集中力量建設好『哈爾濱冰城夏都旅游區、五大連池旅游度假區、鏡泊湖渤海國旅游集合區、興凱湖旅游度假集合區、神州北極旅游度假區、大慶溫泉旅游度假區、小興安嶺森林旅游度假集合區、鳳凰山生態旅游度假區、紮龍濕地生態旅游區』等龍頭旅游景區,開發建設具有國際性、地域性和市場競爭力較強的旅游精品和品牌,力爭通過三五年的努力,實現從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經濟大省的過渡。
——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以牡丹江為核心,以綏芬河、東寧口岸為前沿,以濱綏鐵路、綏滿公路為軸線,以周邊內陸縣(市)為依托,呈帶狀分布的經濟區域,要緊緊抓住東北亞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的戰略機遇,把這一區域建成東北亞地區的加工中心、商貿中心、旅游中心、物流中心、會展中心,形成口岸、臨岸地區與腹地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成為帶動、支橕全省沿邊開放的先導區。依托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境內、境外兩個基地一起建,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的戰略昇級,使對俄貿易加工區成為我省沿邊開放的核心區,對俄、對韓、對日經貿科技合作戰略的前沿區。
——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以培育和發展特色骨乾企業為主要任務,努力整合各種科技資源,鼓勵和協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間的密切合作,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核心技術領先、服務平臺完善、管理模式先進、基礎功能完備、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化科技產業園區,發揮高新技術集聚效應,帶動我省經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優先發展重點園區,以黑龍江中東部對俄外向型星火產業帶建設為重點,支持對俄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搭建科技平臺,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優勢,推動科技產業園的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