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3日訊 12月初,國家衛生部發布《衛生部關於規范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的指導意見》,要求優先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產婦、0-3歲兒童等人群建立健康檔案,並逐步擴展到全人群。意見提出,到2009年底,農村居民健康檔案試點地區建檔率要達到5%,城市地區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要達到30%;到2011年,農村達到30%,城市達到50%。
日前,記者從市衛生局婦幼保健和社區服務處了解到,哈爾濱市居民健康檔案從去年就已開始在社區試點,有些社區的健康檔案建檔率已高達80%。擁有健康檔案的居民,今後在就醫過程中將體驗到更大的方便。
實現家庭、社區、醫院、預防保健機構和管理部門信息互通共享———
居民每人一份健康檔案
記者從省衛生廳了解到,黑龍江省正在進行社區衛生綜合改革,哈爾濱市被確定為首個社區衛生示范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面落實『責任醫生』包片負責制,社區衛生信息管理網可為全市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其中,優先為0-36個月兒童、老年人、孕產婦、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建立健康檔案,並逐步覆蓋到全部農村地區居民。各試點地區建檔人數不低於本縣(區)農村人口數的80%。
據悉,哈爾濱市完善的社區衛生信息網絡已初具規模,通過網絡管理市民健康正在成為現實。去年,市級社區衛生信息網絡平臺已完成與道裡和南崗兩個中心城區的聯網。今年又有道外、香坊、平房和松北4區完成聯網。2010年,呼蘭和阿城兩區及有條件的縣級市將完成聯網,從而實現全市社區衛生信息的網絡暢通和資源共享。
據市衛生局婦幼保健和社區衛生處田英傑處長介紹,哈爾濱市已建成全市統一的社區健康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社區衛生診療信息管理系統、社區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統和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評價管理系統,依托於這些系統,可實現家庭、社區、醫院、預防保健機構和管理部門信息互通共享。
記者從市檔案局了解到,年底前,哈爾濱市將有80%居民擁有健康檔案。目前市區檔案部門正協助、配合、指導區域內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為轄區內居民建立健康檔案,並將其全部內容錄入微機實施聯網管理。今後,擁有健康檔案的居民在就診時,醫生可輕輕一點鼠標,憑借健康檔案便對患者的病史一目了然,既方便了醫生對患者進行輔助診斷,又縮短了患者診斷時間,也便於醫生對病人及時治療。
無論到哪家醫院就診或體檢,都能提取到自己的以往健康檔案———
居民健康檔案可查詢
今後,黑龍江省農村兒童是否接受預防免疫、農村婦女兩癌篩查結果如何、農村老人常見病和多發病患病情況怎樣,這些公共衛生信息均將記錄在案,居民可根據需要隨時查詢。
到過檔案室查詢過資料的人都知道,要想使用紙質的信息資料時,必須先通過查找索引,找到相關索引一層層進入後纔能進行翻閱,當查詢多個不同區域的健康檔案時,不僅速度慢,勞動強度大,而且信息不夠全面集中。而健康檔案特有的數據格式和集中的存儲,有利於快捷輸入,迅速檢索查詢、調用處理各種診療信息,為臨床、教學、科研提供大量集成資料,有利於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流。
田英傑處長說,健康檔案不是簡單地將紙質病歷記載的各項內容輸入電腦,還記載了居民平時生活中的點滴健康相關信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收集居民的健康信息,不僅能記錄病史、病程、診療情況,還可以完成以居民健康為中心的所有信息集成。居民無論到哪家醫院就診或體檢,都能提取到自己的以往健康檔案。醫生可以隨時隨地提取有關信息,快速全面的了解當事患者的身體健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