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沿江泄洪區內建大棚 欲向政府要補償款(圖)
2009-12-14 10:15:12 來源:生活報  作者:徐日明 郭群 張清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水源保護區內的大棚。

平面圖。趙博/制圖

沒有使用的大棚。

  黑龍江新聞網訊 進入12月,已是北方深冬,哈爾濱四方臺公路大橋附近白雪皚皚,可有人在忙著焊接大棚,而這些大棚不種菜也不種糧,就那麼蕭索地在寒風中連成一片。近日,記者根據讀者報料,幾次來到四方臺公路大橋東側的群力江堤,舉目望去,是望不到邊兒的大棚。


  記者目擊:冬日搶建大棚 遍布灘涂地

  12月2日、11日,記者兩次來到大棚集中地,這裡位於四方臺公路大橋的東側,靠近將要興建的三環路西線跨松花江大橋所在地。記者站在群力江堤上放眼望去,江堤兩側本該空曠的場地卻遍布鐵制的大棚架子,有的就建在路邊,尤其是江堤以下的灘涂幾乎全被大棚架子覆蓋,一直綿延到四方臺大橋以東的位置,在大棚架子中間有幾間民房。

  記者從群力江堤南岸沿三環西路驅車向北行駛近500米,看到這裡有一個哈爾濱市政府設立的牌子,上面寫著:『不得建設與水源地保護與供水無關的任何設施』。記者沿途看到,在三環西路路兩邊的雪地上都是大棚架子,因長時間無人管理,有的架子已倒在地上,幾乎所有的大棚都沒有塑料布。有的大棚架子下面根本沒有被開墾過。12月11日,記者在此踏查,對大棚的數量進行清點,粗略估計此區域有近500個大棚,每個大棚的面積在10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之間,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

  知情者向記者反映,這些大棚有的已經搭建多年了,今年,在灘涂上搶建大棚架子的更多了。

  哈爾濱群力沿江泄洪區內

  農民點破:蓋大棚不為種地

  記者走進一個大棚,扒開地上的雪,看到下面都是沙子,這些大棚所處位置並不適合耕種,可興建者意欲何為呢?

  鄰近村子的一位農民告訴記者,在夏秋時節,松花江江水上漲,有一些大棚就立在距江邊10米多地方,隨時可能被江水淹沒,其實這樣的大棚根本就沒有人種過地,目的是向政府要補償款。他們聽說哈三環西橋就要在這裡動工,這片地可能用得著,被政府征用的耕地每畝會賠償幾百元,如果蓋上大棚,賠償款就多得多。

  記者問:『私建濫建不怕被拆掉嗎?』這位農民笑著說:『怕啥?就算拆了損失也不大,架大棚用不了幾個錢。』

  記者看到,有幾個大棚牆體上寫有『焊大棚聯系電話』。記者聯系到了一個焊大棚的業主,他對記者說,現在焊一個架子很便宜,每畝有1800元就夠了,如果焊得多還可以再便宜一些;如果想做得提前預訂,因為生意好得很,找他們在江堤架大棚的人很多。

  根據《防洪法》規定,群力江堤兩側不得建設與供水和保護水源地無關的任何設施。但是群力江堤兩側建大棚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的問題了。早在2007年,本報就曾對此事做過報道,由於灘涂濕地被大量破壞,此地生態環境也受到了影響,原本在濕地上經常出現的野鴨等很少見到了。據了解,松花江流域泡沼濕地資源十分豐富,但呈現出逐年減少的趨勢,目前已減少70%以上。

  這些大棚是何人所建?建棚的目的是什麼?水源保護區和泄洪區內私建泛濫相關部門有何措施?記者將持續關注。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