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農村客運量貨運量明顯增加 行政村通車率達99%
2009-12-14 10:51:2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狄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五常市新莊村2007年通車的通村公路。

  黑龍江新聞網訊 每天凌晨4點,賓縣賓州鎮二龍山村丁家屯的趙濤會將自家的運菜車開到蔬菜大棚旁,將菜裝好,不到5點就可以運到鎮裡的早市開賣了。『這麼悠閑自得的賣菜,過去哪敢想啊。』自從2008年村裡修上了通村路,趙濤的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

  回憶起修路前,趙濤感慨萬千。『那時候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車轍有1尺多深,往外運東西只能靠牛拉。因為路不好,村裡的孩子上學,天不亮就得出發,水靴更是家家的必備品。』為了賣菜,每天不到3點就得起床,菜要靠人往外背,由於路不好,到早市的時間晚,總要比別人的菜每斤少賣兩、三毛錢。

  這兩年,二龍山村修了15公裡的通村路,村子也跟著變了樣。趙濤家扣了兩棟大棚,種起了反季節蔬菜,收入跟著翻了一番。

  因為路好了,他家的房價漲了30%。『現在不用買水靴了,下雨天,我們都能乾乾淨淨的走進城裡。』

  二龍山村團支書張濤告訴記者,現在村裡通上了班車,1小時1趟,出行特別方便。今年村裡還建了75棟大棚、4棟溫室,全都種上了反季節蔬菜,每畝純收入1萬元,和從前種玉米相比,收入增長了20倍。以前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都回來了,村裡每人每年能增收3000元。光是他們村的新發屯就有7輛私家車,10多輛運輸車,連駕校都建到他們村了。

  村路修好了,出行方便了,村子更漂亮了,招商引資更順利了,農民的腰包也更鼓了。

  在五常市五常鎮萬寶山村記者看到,雪後的村道已經被村民自發的清掃乾淨。白色的水泥路面、高高的路燈、不時駛過的汽車讓村子變得更像城市。已經當了11年村支部書記的周廣寶,感受了從過去的招商難、賣糧難到現在坐在家裡等人買的變化過程。

  2009年,萬寶山村修好了15公裡的通村、通屯公路,白色的水泥路面讓全村都沸騰了。隨著修路,客商們紛至沓來,現在已經有兩家超千萬的企業在萬寶山村落戶。村裡建了5公頃的蔬菜基地,養奶牛、種香瓜,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以前兩、三萬元的房子,現在能賣到七、八萬元了,水稻去年每斤1.5元,今年每斤近2元錢了,這價格比大米還高呢。』周廣寶的臉上洋溢著幸福。

  二龍山村、萬寶山村只是我省農村公路建設的一個縮影。按照『公路建設三年決戰』的目標要求,今年我省農村公路計劃完成18492公裡,總投資71.62億元。隨著農村公路建設的加快,農村公路對城鄉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農村公路進一步改善了農村招商引資條件,密切了城鄉經濟的交流,促進了農副產品運輸業、加工業、養殖業、旅游業、服務業等農村相關產業經濟效益的明顯增長。玉米、瓜果蔬菜等農產品價格不但有不同程度提昇,而且因為運輸條件的改善,外銷量大幅上漲,實現了價昇量漲。長期困擾農民的出行難、乘車難、上學難、就醫難的問題也得到緩解。全省農村客運量和貨運量明顯增加,行政村通車率達99%。同時,增加了農民就業,在農村公路建設中堅持最大限度地使用農民工,受益鄉鎮農民平均就業率提高了8.9%。農村公路建設促進了建築材料市場消費,近年來,全省農村公路建設平均每年使用水泥達950萬噸,砂石5975萬立方米,活躍了農村建材市場,推動了地方經濟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