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老工業基地承重經濟復興 後危機時代新政發力
2009-12-15 14:29:2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譚迎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乾意見》出臺,進一步凸顯黑龍江省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的戰略地位,突出黑龍江省對俄開放的地位,為黑龍江省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提供新的機遇。

  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五年是我省發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質量最高的時期,人們充分享受全面振興的成果。但由於一些影響長遠發展和振興進程的深層次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我省與發達地區的發展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今年9月份,《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乾意見》出臺,讓龍江大地如沐春風,熱潮湧動,老工業基地吹響全面振興『號角』。

  打造經濟新增長極

  2009年,我省繼續推進老工業基地改造工程,在深化國企改革、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改造傳統產業、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等方面都取得突破。下一步我省將用好、用活、用足國家政策,著力解決全面振興的重點和難點,加快改造步伐。

  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點是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解決『債轉股』和企業辦社會遺留問題。推進融資渠道創新,強化政銀企聯動機制。

  做優做強支柱產業。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做優做強裝備制造業、石化工業、能源工業、食品工業四大支柱產業,全力推動結構優化和產業昇級;運用高新技術和信息化改造提昇冶金、建材、醫藥、紡織等傳統產業。

  積極培育潛力型產業。以高新技術為引領,培育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重點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生物(包括生物醫藥)、航空、服務外包等新興產業。加強與俄在能源資源領域的開發合作。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充分利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創新能力專項資金,盡快建成一批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重點行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試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中介機構。支持企業提高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在生物、新材料、航天、食品醫藥、服務外包、裝備制造等領域,開發和掌握一批關鍵技術。

  加快科級成果產業化,優選100項科技成果重點推廣。加快推進企業與高校、院所的有效對接,率先建成LED半導體照明等7個有影響力和帶動力的產學研聯盟。

  新政策帶來及時雨

  -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創新加快優化我省經濟結構

  -現代農業凸顯我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地位

  -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戰略,加速資源城市轉型

  『《意見》致力於解決振興中的難點,如廠辦大集體改革、債轉股、設立調整改造專項等方面問題。其中涉及到我省的內容多、政策具體,對我省來說,這些都是解渴的及時雨。』省老工業基地振興辦副主任彭介林說。

  支持老工業基地合理處置『債轉股』股權,設立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專項,以及利用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這將為我省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提供新的機遇。我省將加緊推進鋼鐵、風電設備、糧食、農機、物流、動漫、連鎖商服等行業的企業間整合和重組。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鞏固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凸顯我省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的戰略地位,為我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創造條件。我省加快推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建設國家可靠『大糧倉』。按照充分吸納就業、綜合利用資源和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專項資金的要求,謀劃一批轉型項目,盡快形成新的主導產業。

  進一步調減國有重點林區采伐量,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等生態保護工程,把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納入國家戰略。我省繼續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伊春國有林權改革試點。加強松嫩天然草場和全省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濕地保護與恢復、沙化土地治理、礦山環境整治等生態工程建設,大力推進平原綠化。

  全面振興尚待減負

  -許多企業尚未建立起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

  -傳統產業比重大、產業鏈短、精深加工度低

  -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我省老工業基地振興五年釋放出勃勃生機,但仍然是階段性成果。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司長文振富來我省宣講時指出,『體制機制性矛盾、結構性矛盾、可持續發展矛盾』是制約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的三個深層原因,有待解決。

  體制機制性矛盾亟待進一步破解。盡管我省國有企業改革工作取得很大進展,但許多企業尚未建立起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相當部分國有企業歷史包袱沈重,機制不活。無論是企業的生產經營,還是社會資源的配置,市場化程度仍然不高。改制企業仍然存在一些遺留問題,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工作進展緩慢。

  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我省長期存在的傳統產業比重大,產業鏈短,精深加工度低等問題仍存在。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系統集成能力和成套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原材料工業精深加工度低。新興產業發展不快,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慢。國有經濟比重依然較大,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充分。我省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型企業不足70家,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特大型企業還很少。

  可持續發展矛盾仍存在。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節能減排壓力大。森林、濕地和黑土地保護等生態建設亟待加強。眾多資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接續替代產業發展緩慢。

  在國家新的政策支持下,我省振興老工業基地站在新的起點上。隨著各項實施意見的落實,老工業基地將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實現新的振興,形成具有獨特優勢和競爭力的新增長極。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