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6日訊 哈爾濱市經濟適用住房貨幣補貼額由3萬元增至4萬元消息傳出時,恰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會上,『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被確定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市房產住宅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哈爾濱市自10年前確立經濟適用住房供給制度以來,一直不斷探索經適房管理的新模式和惠及普通群眾的新途徑。今後,更要將經適房作為哈爾濱市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建設的重要途徑。
經適房貨幣補貼更貼心
據了解,哈爾濱市自1999年開始實施經濟適用住房供給制度。截至去年底,10年間全市累計建設經適房1678萬平方米,完成投資185億元,先後竣工紅旗、閩江、科大、苗圃、機場路迎賓小區、泰山家園、群力宜居家園等建築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大項目50餘個,逾18萬戶家庭從中受益。
與政府限價、實物供應經適房相比,2006年在國內率先實施的經適房貨幣化補貼更令市民獲益。這一『選項』施行3年來,已成為符合經適房申購條件市民的首選,在全市累計核准的2.9萬戶家庭中,其中70%以上申請貨幣補貼。全市累計發放貨幣補貼資金1.42億元,為4732戶低收入家庭解決了住房困難問題,今年還將再搖1000戶。
經適房供應量持續擴容
鑒於傳統模式下建設的經適房位置相對偏遠,交通不便,戶型選擇餘地小,部分中號家庭無奈棄購等情況,2008年初,哈爾濱市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確定經濟適用住房開工建設規模標准,確保經適房建設總規模不低於當年全市新建住宅建設總量的18%。此舉不但保證了房源增長的穩定性,還將新增房源有效分散至各區,符合條件的購房者可就近選擇合適的房源。
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強力推動下,配合大范圍推進的棚戶區改造,今年哈爾濱市確定的經濟適用住房目標為建設規模100萬平方米,截至10月末實際開工規模已達205萬平方米,完成年計劃的205%,預計年末哈爾濱市經濟適用住房竣工規模可達到130萬平方米,又將有萬餘戶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得到有效改善。
讓更多低收入人群搬入經適房
實施經適房供給制度10年來,哈爾濱市創新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規和管理辦法,成功經驗在國內備受關注。截至目前,已有鄭州、長沙、沈陽等20餘個兄弟城市來哈爾濱市『取經』。
市房產住宅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結合哈爾濱市實際,今後要將經濟適用住房作為增加普通住房建設的重要途徑,增加經濟適用住房供給,將更多低收入人群納入經適房保障范疇,幫助那些買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廉租房申請條件的『夾心層』早圓安居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