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哈爾濱將取消『民辦公助』校 公辦校不再招擇校生
2009-12-28 07:07:0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李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8日訊 從2007年開始,哈爾濱市決定利用三年時間,將哈市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公助』校全部撤銷。如今,三年時間即將過去,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哈市正在緊張地進行著最後一批的『民辦公助』校的撤銷、轉制工作。

  明年,哈市46所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公助』校將徹底消失。也就是說,哈市的名小學、名初中將不再招收擇校生,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全部按照學區就近入學。

  今後,學區外的家長想給孩子們擇校也只能擇『民辦校』。

  民辦

  公助

  大部分恢復姓『公』個別『變身』民辦校

  2007年,哈市有70所『民辦公助』學校,其中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小學有46所。在校生約7萬人,每年招收新生2萬人左右。中小學每年招收新生約10萬人,即每年有20%的孩子在花錢擇校。擇校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人『花錢享受優質教育』的同時,也造成一些生源爭相擁入名校及其『民辦公助』,導致『好學校規模越來越大、弱校招生日漸萎縮』的教育發展不均衡現象。

  為此,2007年9月,哈市對首批17所『民辦公助』校進行了撤銷,並決定利用3年時間,徹底取消46所初中、小學的『民辦公助』校。被取消的『民辦公助』校將會轉變成完全公辦校或純民辦校。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從2007年開始,哈市大多數被分期分批撤銷的『民辦公助』校都恢復了其公辦校的性質。目前,恢復公辦身份的學校完全按照學區招生,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擇校,實行按照公辦校的標准進行收費。學校以前招收的擇校生畢業後,學校所有學生都將全部恢復姓『公』。同時,哈市教育部門將對轉制後學校的對口學區進行了重新調整,因此,很多學生不花擇校費就直接進入這些學校。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除了大多數『民辦公助』校恢復了其公辦學校性質外,這三年的時間裡,少數幾所『民辦公助』校也正過渡為了純『民辦』校。

  哈爾濱市的69聯中成立於1995年9月,依托哈爾濱市第69中學的優質教學水平的『金字招牌』,69聯中迅速壯大,共成立了三處『民辦公助』校,均隸屬於哈爾濱市第69中學總校。2007年,『69聯中』成為全市第一所由『民辦公助』校向『民辦校』過渡的學校。目前,學校按照民辦學校的招生要求,只招收擇校生,擇校費為每人每年6000元。教師方面,69聯中的老師實行的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政策』的過渡原則,即老教師的檔案仍歸教育局管理,69聯中自行招聘的新教師檔案放置在人纔市場,今後,隨著老教師的自然減員,學校也將逐步按照純『民辦校』的人員聘用管理辦法進行。

  民辦

  公助

  取消『民辦公助』大勢所趨

  『民辦公助』校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優質教育資源短缺的情況下,『為滿足家長及學生的擇校需求』應運而生。這些『民辦公助』校大都利用名校的校捨、師資、教學設施而興辦的。也就是說,資產是國有的,管理人員是教育行政部門任命的,師資是由教育行政部門抽調的,人權、財權是掌握在教育行政部門手中的,其所有制是國有的。『民辦公助』高昂的擇校費引起了廣泛關注,同時也引發了諸多爭議。

  一位教育界業內人士說,名校辦『民辦公助』校,不僅造成了公辦『民校』和民辦『民校』的不公平競爭,以及公辦學校之間的發展不平衡,而且嚴重衝擊了義務教育秩序,違背教育基本宗旨,還造成了公民受教育機會的最大不公平。為此,從2007年至今,在這三年的時間裡,哈市通過撤銷『民辦公助』校的形式,來達到逐步均衡教育資源的目的。按照哈市三年的計劃,明年,哈市46所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公助』校將徹底消失。也就是說,哈市的名小學、名初中將不再招收擇校生,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將全部按照學區就近入學。今後,學區外的家長想給孩子們擇校也只能擇『民辦校』。

  哈市一位從教2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也建議,哈市要想逐漸實現中小學生都能享受到均衡發展的優質教育資源,取消『民辦公助』校只不過是一種形式,今後還應該通過新建學校、將優質校和薄弱校重新組合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縮小校際間差距。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