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大興安嶺地區積極推行勞動保障工作,健全完善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技能培訓、勞動權益維護四大體系,切實解決了涉勞熱點、難點問題。
為應對金融危機對就業帶來的嚴重衝擊,大興安嶺從『發展促進就業、創業帶動就業、政策穩定就業、培訓提昇就業、服務方便就業』五方面入手,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政策措施。截至去年11月末,全區實現新增就業1.5萬人,完成省下達指標的115.8%;援助就業困難對象2638人,動態消除了零就業家庭;發放小額擔保貸款850人、2821萬元,分別完成省下達指標的170%和282.1%;運用『創業培訓+小額擔保貸款』聯動機制,扶持509人自主創業;發放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1.23萬人、1702.94萬元,有效減輕了下崗失業人員的繳費壓力。同時,他們還充分發揮各類培訓機構的作用,累計培訓勞動者1.31萬人次,使農村勞務輸出培訓後的就業率為100%,再就業培訓後的就業率為96.3%。
積極采取降低失業保險繳費費率、落實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等措施,減輕困難企業負擔,穩定用工崗位。一年來,全區減征失業保險費680萬元,認定困難企業30戶,支付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資金總額6501萬元,惠及職工4.06萬人,實現了『減企業負擔、保職工就業、促社會穩定』目標的實現。
為有序推進社會保險工作,采取『宣傳擴面、依法擴面、引導繳費、激勵繳費』四路並舉措施,努力實現應保盡保。截至去年11月末,全區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3.2萬、27.7萬、8.21萬、8.54萬、7.65萬,征繳五險基金總額6.95億元,及時足額支付各項保險待遇7.2億元。另外,1.62萬名『五七工』、『家屬工』納入養老保險統籌。
同時,本著便民利民的原則,他們采取到各縣、區、局實地采集,異地定點采集等方式,采集了12萬人的社會保障卡信息。為異地居住的3780名離退休和務工人員進行信息采集,僅往返費用一項就為群眾節省開支226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