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高考頒布新規引發熱議 社會各界綜合評價需時間檢驗
2010-01-08 10:43:54 來源:東北網-鶴城晚報  作者:馬曉丹 王世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齊齊哈爾1月8日訊 黑龍江省新課改後的高考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媒體也在近日發布了新高考的『變』與『不變』等一系列報道對新高考的政策進行了解讀。無論是作為今年新高考的直接參與者——高三的『大忙人』,還是在未來幾年內即將高考的其它學年及初三的『小忙人』,都非常關注此事。記者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們對此事的關注和認知程度,進行了采訪。

  八中高三學生王金輝說:『任何一屆高三學生的壓力都是不言而喻的,由於我們是首批接受新課改和新高考的學生,所以我們需要戰勝的困難就更不用說了。但是,話又說回來,困難對於每名高考生都是平等的,就看誰研究得更深。上個月,媽媽聽說《鶴城晚報》上有新高考的規定,於是給我買了一份。看完後,我對新高考的方向更加明確了。由於考試科目、分值(總分和各科分值不變)、各科考試時間、考試天數都沒有變化,所以我只要正常准備就可以了。其實,我的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已經把這些思想滲透給了我們,這次通過看報紙,我的思想更加明確了。新高考增加了綜合素質評價,但是萬變不離其中,只要我們跟住老師的「步伐」,端正學習態度,善於調整心態,即使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也沒什麼好怕的。』

  一中高一學生肖慧介紹,雖然自己剛讀高一,但是自己已經開始為高考做准備了,因為除正常的授課外,自己還參加了學校開設的一些教學模塊,這些教學模塊對於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是有很大幫助的。她認為,新高考把綜合素質列入了學生檔案,這是全面考查學生的一個關鍵、一個重點。

  雖然還未步入高中,但是二十九中初三學生賈少華對於新高考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說:『作為即將開始高中生活的我們,也感到任務的繁重和時間的緊迫。相對於以往的高考,新課程改革下的高考更注重提高運用知識的水平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總體來說,2010年的高考不變的是形式,變的是內容與容量。而且在錄取學生時,高校也采取更加靈活的方式招集人纔。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初中學生,我會更加努力。不論是我熱愛的理科,還是不太喜歡的文科,我都會積極的汲取知識,不斷的完善自我。另一方面,在學校裡我要多方面培養自己的能力,包括與人的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應用能力、操作和綜合實踐能力等等。因為,只有這樣我纔能不斷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人纔的需求。』本報記者張昌禹文/攝

  老師綜合評價有助選拔人纔

  作為綜合評價的主體之一,老師對學生的了解相對來講比較全面、權威。而對於錄取院校來講,他們可能也更加看重老師對學生在校三年的總體評價。所以在個人、同學、家長、老師、社區各方面的評價中,老師的態度和意見就顯得尤為重要。

  實驗中學三年三班班主任馬忠哲告訴記者,對於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要達到10個C以上方可報考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錄取院校這一方面,他非常贊同。因為學業水平考試是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測試,也是學生高中畢業的一個標准。如果高中學生連最基本的畢業標准都達不到,談何考大學。在這方面,只要學生立足於平常的學習,一般都能夠達到要求。


 

  而對於綜合素質評價這一方面,馬忠哲表示,這種評價方式完全不同於以往每學期對學生的鑒定。作為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自我反思,以及個人總結,有針對性地提出發展性的建議,以激勵、引導的方式教育學生。這種評價,更側重於敘事,更多地發現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閃光點。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更加關心、關愛、關注學生的點滴變化。他坦言,在為學生評定綜合素質等級時,輕易不會給出D級。畢竟將來在錄取時,這方面成績會作為高校錄取的一個參考依據。另外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講,鼓勵式教育,讓學生更加輕松、樂觀地面對生活,以及漸進式地推進學生成長,會更有助於學生長遠的發展。

  第四中學三年一班班主任王曉英認為,綜合評價更有利於全面評定、選拔人纔,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對學業水平成績的規定,要求學生不能偏科,各方面都要擅長,文科生應該多懂一些理科的內容,理科生也應該多投放一些精力在文科上,這樣更有助於學生全面發展,以及綜合能力的提高。在這一點上,她表示,只要學生平時認真學習,達到10個C應該不成問題。

  在采訪中,王曉英還為記者提供了一份《黑龍江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要求、要點及參照點》的書面材料。記者看到在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這六個大的方面要求下,又分出63條具體的要求與參照點,可謂細致入微。她說,每學期不僅班主任要對每個學生做出詳細的評價,而且科任老師也要有相應的評價。在對『評價報告單』進行公示無異議後,再由學生、家長簽字,最後交由學校存檔。這種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公示制度決定了對每一個學生的評價都會更客觀、更公正,同時也更全面。所以綜合素質評價顯然優於以往僅關注學生學習成績、思想道德方面的那種片面的個人鑒定。

  當然,教育有一定的連續性。第十五中學初三年級語文老師張慧說:『這次新高考采取國家統一考試與綜合評價相結合的錄取模式,給我們指出了一個方向:在立足於「教書」的基礎上,「育人」也不能放松。』

  張慧告訴記者,自2002年課程改革後,學校加強了對學生道德、法治等方面的教育。針對初中生自我約束能力差的特點,各班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了獎勵評價制度,讓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集體中來,鼓勵學生相互合作、互相幫助。每學期期末,老師的總結評價內容也與『綜合評價』的內容相仿。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更應加強對學生多方面的引導與教育,這樣纔能逐漸影響學生,達到有效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效果。

  學生家長培養『全纔』利大於弊

  『現在的社會太看重學生學業,甚至有些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對他們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自身修養的培養,我省高考引入綜合素質評價機制,會真正培養「全纔」型人纔,利大於弊。』孩子正上高三的龍沙區紅星小區居民李莉萍如是說。

  機關工作的王女士與記者交流時說,對於一些在校表現不太好,但成績非常好的學生,學校會不會為了追求昇學率,在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時『照顧』這些學生?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學生,老師在做評價時是否會帶有個人感情色彩?王女士的觀點是,為了保證公正性,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必須建立公示制度,評價結果通知學生及其家長,如有異議,學校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委員會可以及時處理。教師評價可以由班級評價小組負責,班級評價小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組成。評價工作開始前,要將班級評價小組成員名單向被評班級所有學生公布,如果超過1/3的學生不同意某教師作為評價者,應作調整。同時,學校也要成立監察小組,對校內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過程進行全程監督。

  新化小區居民趙成也有疑問:『我孩子在學校不太合群,做評價時,與他關系不好的同學會不會故意評低等級?』他認為,綜合素質評價不應該某一個人說了算,學生互評可以采取全班互評和小組互評。

  綜合素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究竟用什麼標准來衡量?評價一個中學生道德品質與公民素質不合格,是否太過了些?如何把握評價尺度?這是家長們另外關心的幾個問題。

  據了解,按照新規,這次綜合素質評價將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全部細化,學校可根據學生在各項目中的表現和實據進行評定。評價結果的等級分布要充分反映學生綜合素質實際水平,與學生群體綜合素質的實際分布狀況基本相符。原則上,各個方面A等級人數比例以學校為單位控制在總人數的30%—40%之間,C等人數比例控制為10%—15%。評價過程中,把學生表現評為D等時應特別慎重,D等人數比例不超過2%。


 

  『我的孩子還在上初中,學習成績很好,但以前卻忽視了其它方面的教育,今後,綜合素質評價將成為新高考的一道門檻,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了。』合意小區居民楊穎的話,代表了眾多家長的心聲。

  社會各界綜合評價需時間檢驗

  雖然近段時間,新課程高考中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這一改革被炒得沸沸揚揚,但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其實很多人對具體的改革辦法還是不太了解。經記者解釋,一些關心高考的市民也紛紛發表了他們的意見。

  退休職工馬先生認為,凡事都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對於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要達到10個C以上,纔能報考本科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錄取院校這一規定,雖然體現了素質教育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但同時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弊端。學生當以學習為主,各科應全面發展,這一點無可厚非。但在考試中還存在一個臨場發揮的問題。就像中考、高考也會存在失誤的情況一樣,學生在學業水平考試中也可能因緊張而出現一些失誤。如果一名高考生在11個科目的考試中,有9科達到C級,而只差1個C,那麼他就與一本、二本無緣了,這豈不是有點可惜了。馬先生認為,這也失去了教育的公平性。

  『對考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這個思路很好。』家住龍沙區濱湖小區的林江如是說。『以往高校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而不注重學生的道德品質、素養、學習能力,以及藝術審美等方面,從而導致了現在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參差不齊。這樣的規定不是一時的,這就要求家長、老師,以及全社會都有責任從現在起,著力培養高中生,以至小學、初中學生的全面素養。這樣更有利於全面提高當代學生的整體素質。』

  某事業單位的單女士說,現在高考分文理科,不就是讓學生們有傾向性地選擇自己感興趣或擅長的學科嗎?為什麼還要要求各科成績都好呢?現在很多大學不都在招偏纔怪纔嗎?對於某一科有天賦的學生來講,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必須達到10個C以上這個規定顯然就成了進入理想大學的一道『坎兒』。然而,單女士的同事王力則持相反意見,他認為這個規定非常好。高考生讀了12年書,如果最後連基本的學業考試都不及格,那也就沒必要考慮進入更高等的學府了。

  個體經營者劉先生認為,從個人、家長、老師、同學以及社區這幾方面對高考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這個規定看似公平,但其中似乎存在一定的隱患。考生個人和家長的評價一定都是從有利於自己方面出發。而涉及到老師、同學、社區這三方就有很大的彈性了。評定一名學生理當客觀、公平,但是有些學生、家長可能就會因為綜合素質評價的關鍵性而采取不正當的手段,這樣一來『基本達到要求』的學生可能就會變成『優秀』,表現『尚需努力』的學生也許就變成了『基本達到要求』。

  雖然劉先生對新高考的這項改革持有一定的質疑態度,但他也表示,對新事物應該從正反兩方面看。綜合評價到底能不能對考生產生積極的作用,還要在今後幾年的實踐中纔能找到答案。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