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環衛工人除雪安全無保障 入冬以來3人身亡10餘人重傷
2010-01-11 10:21:21 來源:大慶晚報  作者:母鳳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1日訊 今年冬季,大雪一場接著一場。都說豐年好大雪!但是,大雪卻給環衛工人增添了繁重的工作量。

  以雪為令!環衛工人有時要全家老小齊上陣,不分黑天白夜,雪停路清。雪場就是戰場,及時清理積雪,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有力地保障了城區交通的順暢。

  環衛工人為此也付出了沈重的代價,自2009年入冬以來,3名環衛工人命喪車輪下,10餘名環衛工人重傷住院。

  相關部門為保障環衛工人清雪時的人身安全,也出臺很多措施,但意外還是接踵而至。

  歐美一些降雪頻繁國家,為解決路面積雪這一難題,除了力推機械清雪外,『自掃門前雪』還被規定成為法規,居民、商鋪清雪不及時要承擔相應後果,並會遭到處罰。

  1月8日11時許,團結路立交橋上,35歲的環衛女工於偉玲正在清理積雪,一輛自南向北行駛的貨車剎車滑行十幾米後,將她撞倒。於偉玲顱內出血,命懸一線。

  1卡車『滑行』將人撞倒

  當日11時30分,記者來到現場,看到肇事車輛是藍色解放貨車,司機為25歲左右男性,地面上除環衛工人的工具、鞋子和手套,還散落著肇事車輛脫落的一塊黑色塑料。面對記者采訪,肇事司機未作任何回答,只是搖頭。

  一名目擊者說,事發時,肇事車輛車速很快,當司機發現環衛工人時,及時剎車,但路面太滑,車輛滑行近20米,環衛工人被撞倒在馬路上。

  記者趕到油田總醫院時,10餘名身穿橙色制服的環衛工人正從病房出來,他們急躁不安。一名環衛工人說,於偉玲從事環衛工作已經數年,現在一直處於半昏迷狀態。對於她的生命安全,工友們很是懮慮。

  經診斷,於偉玲面部損傷嚴重,眼角壁破裂,顱內出血。如果病情不能控制,需要做開顱手術。


 

  於偉玲的父親說:『他接到女兒被撞的電話時,腦子「轟」的一下,感覺天要塌下來了。』

  會戰交警大隊劉隊長告訴記者,肇事主要原因是由於車速太快。當時司機超車後,纔發現環衛工人,但已經來不及了。

  目前,交警大隊已將肇事車輛扣留,對肇事司機進行了行政拘留,肇事司機也表示將承擔所有治療費用。

  2全家『上陣』實屬無奈

  市容環衛辦主任趙君告訴記者,2009年入冬以來,我市已有3名環衛工人清雪時發生意外身亡,10餘人受重傷,大大小小的事故共幾十起。

  記者了解到,為保障環衛工人清雪時的人身安全,環衛部門特地為環衛工人配發了醒目的標志服、路障等,並為他們買了人身保險,但這些都不能從根本上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

  趙君說:『環衛工人為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有時發動全家來幫忙,這些親屬缺乏相關安全知識,標志服也只有環衛工人纔有,安全隱患很大。』

  一位環衛工人說:『發動家人是迫不得已,清理積雪不像掃落葉,如果自己清理,一次大雪要清理一個星期。』

  這位環衛工人說,他每年到冬天都怕下雪,看到電視上外國都是用機器清理積雪,非常羡慕,目前我市還主要依靠人工清雪,效率還比較低。

  3呼喚機械『替代』人工

  東風新村一區某超市的女店主,每逢下雪都是『自掃門前雪』。這位女士說,每次下雪後,都能看見有一幫人在清理積雪,有時候他們還選擇在車少人稀的夜間工作,有一次大雪過後,他們竟從23時許清理到次日早上,感覺他們非常辛苦。

  這位女士說:『現在很多生產活動都實現了機械化,如果實現機械清雪,不但可以提高清雪效率,還能減輕環衛工人的負擔。』


 

  一位中年男子說,現在,在歐洲一些國家要求每個家庭必須『自掃門前雪』,馬路上的積雪主要依靠機械。

  最近報紙上說,我市2010年將有1000萬資金用於清雪、保潔等設備的購置,期待我市的清雪工作早日實現機械化。

  這位男士建議:『大雪後,私家車盡量少出行,以免加重清雪的難度。』

  據了解,在日本、加拿大及歐洲等一些降雪比較頻繁的國家,都有規定,汽車到了冬天必須換成防滑輪胎,除雪工作主要是依靠機械。

  加拿大一些城市在降雪時,還會要求人們盡量不要將各種車輛停放在路邊,目的是便於清雪車工作。

  在美國紐約,除了專業的鏟雪車,所有的垃圾車也都會被掛上大雪鏟,社區內還有小型的清雪設備。

  在日本,還有專門清理積雪的機器人。

  一位市政管理人員說,清雪依靠機械化是解決路面積雪問題的發展方向,靠『人海戰術』除雪的方式將逐步被機械化替代,雖然前期投入的成本很高,但從社會經濟效益及保護清雪工人安全方面講,利要遠大於弊。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