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走進雙鴨山市寶山區七星鎮上游村,一幢幢磚瓦房整齊排列,紅磚砌築的院牆錯落有致,紅屋頂、塑鋼窗,家家都有室內衛生間和暖氣……村民告別了世世代代居住的泥草房,搬進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
上游村地處偏遠,是雙鴨山市比較貧窮的村屯之一,『如果沒有泥草房改造工程,我們做夢也不敢想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呀!』村委會主任孫熙文說出了全體村民的心裡話。
雙鴨山市去年計劃改造農村泥草房1.44萬戶。截至目前,共完成農村泥草房改造1.54萬戶,完成年計劃的106%。
這個市把泥草房改造列為『重點民生工程』之一。年初,市政府與各縣、區政府主要領導簽訂任務目標責任狀,將泥草房改造工作納入各縣、區年度目標考核,並納入『一把手』工程。
為鼓勵農民建房,減輕建房農戶的經濟壓力,提高建房水平,各縣區都制定了《泥草房改造工程實施方案》,明確了實施改造的范圍、對象和標准,資金的籌集及管理,幫扶措施及優惠政策等。寶山區政府為每戶自願改造泥草房的農民補助2萬元,協調政府貼息貸款1萬~2萬元(期限為3年),共落實貸款346萬元,補助資金395萬元。尖山區、鄉兩級財政補貼泥草房改造資金90萬元。友誼縣采取場縣共建的方法,出臺優惠政策,為拆除泥草房的農戶每平方米補貼200元,拆遷戶當年每戶可多承包45~75畝『規模田』,拆遷戶到鄉鎮和中心作業站規劃小區按規定設計圖紙建房的,每平方米補貼200元。
關注弱勢群體,改善貧困戶居住條件。饒河縣西林子鄉協調溝通民政、殘聯等有關部門,籌措50餘萬資金為23戶特困戶每戶翻建了40平方米磚瓦房,極大地改善了貧困戶居住條件。寶山區對特困戶予以傾斜,采取規劃設計連脊房和與原有磚房戶串房的辦法,解決了28戶貧困戶住房問題。
雙鴨山市把泥草房改造建設與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結合起來,使村屯環境有了明顯改善。饒河縣西林子鄉蘭橋村一年內改造了全部泥草房,並將村莊內所有道路建設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石砌排水邊溝,全長3.14公裡,同時建設了休閑娛樂廣場,安裝了簡易健身器械;饒河縣西林子鄉靠山村和沙河村、饒河鎮朝陽村、寶清縣朝陽鄉燈塔村等村莊內都建設了數條水泥混凝土道路;寶清縣朝陽鄉東興村農民集資興建住宅樓,采用『抽取地下熱水取暖』的節能技術;寶山區新出臺了泥草房改造標准,要求新建房外牆粘貼瓷磚,屋頂用紅色彩鋼瓦,房屋安裝塑鋼窗、保溫防盜門,通上下水,配備室內衛生間;寶清縣朝陽鄉燈塔村鼓勵農民采用新方法、新技術,利用稻草及玉米稈等廢物,采用『燒炕』式地熱取暖,節能環保,經濟實用,村莊內還安裝了路燈,新建住房院牆統一標准建設,美化了村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