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黑龍江開發鱘魚人工養殖技術 實現國內鱘魚養殖零突破
2010-01-12 09:43:03 來源:生活報  作者:王偉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科研人員在進行檢測。(圖片由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提供)

 

  黑龍江新聞網訊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經過16年的研究,開發了鱘魚人工養殖技術,實現了我國鱘魚養殖零的突破。11日,『鱘魚繁育及養殖產業化技術與應用』獲2009年國家科技獎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鱘魚是世界上現有魚類中體形大、壽命長、最古老的一種魚類。由於自然環境的改變和人類活動的頻繁,地球上28種鱘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生存威脅,有的種類已在近代消失,多數種類的群體數量銳減。為保護這些珍貴物種,1992年,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等十家科研單位從野生施氏鱘魚著手,聯合開展了『鱘魚繁育及養殖產業化技術與應用』研究。

  記者從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科研處了解到,該所率先攻克了野生施氏鱘幼魚馴養難題,將魚苗規模化馴養成活率由不足7%提高到86%。自主開發了精子低溫保存和活體取卵手術技術,摒棄了『殺魚取卵』的繁殖方式,同時開發出用於不同鱘魚種類雌雄鑒別的『卵黃蛋白抗血清』、『魚用內窺鏡』及『超聲波』技術方法,解決了鱘魚性別早期鑒定的世界性難題。

  至2008年項目完成,該所通過對鱘魚養殖產業發展中『種、繁、養、加、產』各環節關鍵技術的系統研究,開發出我國第一個鱘魚養殖品種,開創了中國的鱘魚養殖產業,並使我國一躍成為世界矚目的最大鱘魚養殖國家。目前,養殖技術推廣至20多個省市,年產商品鱘魚1.74萬噸,年產值6.9億元,累計產值56億元,出口養殖鱘魚籽醬創匯306萬歐元。

  另外,隨著鱘魚養殖產業的發展,鱘魚全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的突破和不斷提高,從苗種數量、苗種質量及放流效果等各個方面,為鱘魚自然資源的增殖提供了保證。我省將過去每年放流1.1厘米施氏鱘魚苗不足5萬尾,提高到每年放流10厘米魚苗30萬尾。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