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繼雀巢宣布調整部分乳制品價格後,光明乳業也頂不住奶源上漲的壓力,於去年12月末宣布漲價,成為首家扛起漲價大旗的國內品牌。在總體成本上漲的重壓下,乳制品行業『調價壓力』已凸顯。不過據記者采訪了解,無論是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還是完達山、龍丹和飛鶴等本土品牌,目前暫無漲價打算。
近日,記者在走訪哈爾濱市多個賣場時發現,近期雖有液態奶打出促銷牌,但對消費者而言其力度與夏季相比明顯不足:夏季時『買六贈一』的促銷活動已經絕跡;一些夏季時賣1.2~1.3元的小枕牛奶已經恢復每袋1.6元的價格。
據新一百奶粉區的服務人員說,自從乳品漲價的消息傳出以來,已經有不少人來打聽,尤其是那些家有嬰幼兒的消費者更為關心價格上漲問題。
對於漲價的原因,雀巢公司的何小姐對記者說,主要是因為產品線中的一些主要原料受到來自全球的價格上漲壓力。對此,省奶業協會秘書長吳和平解釋說,此輪奶源價格上漲,受進口奶粉漲價影響明顯。而隨著國際奶粉原料價格的大漲,國內原料奶成為各大乳品企業搶奪的蛋糕,價格一路走高。
黑乳集團原料管理中心經理侯潔對此非常贊同。她說去年8月份時,龍丹奶站的收購價在每公斤2.5~2.6元,目前價格已經漲到每公斤2.85元;龍丹旗下的松花江牧場奶源收購價也漲到每公斤3.1元。在奶牛之鄉安達市的先源鄉,原料奶價格也從夏季時每公斤2.2元的低價,漲到2.65元。鄉長單玉告訴記者說,未來原料奶價格增長勢頭很旺,預計會漲至每公斤2.8元。
吳和平也說,我省夏季原料奶平均每公斤1.95元,如今已漲到每公斤2.4元。但他進一步解釋說原料奶價格因素並非單一。從源頭上講,奶農飼養成本增加,豆粕、玉米、酒糟等主要飼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夏天時由於奶價降到谷底,奶農殺牛賣牛;進入冬季奶牛存欄數減少,出奶量降低等因素都會導致原料奶漲價。而去年全國煤電油水多個基礎行業漲聲一片,乳業巨頭『光明』此輪上漲更將『成本』二字解釋得淋漓盡致。其新聞發言人說,去年,包括原料奶、運輸、能耗等產業鏈上的多個環節成本都有大幅增長,僅物流一項就增長了10%。
面對外埠的漲價風潮,我省知名的地產乳品企業完達山、黑乳集團和飛鶴等企業選擇了按兵不動。雖然有消費者反映說,我省一家乳品企業在價格未變的情況下,縮減了產品的容量,但這種暗渡陳倉,顯然並不想挑起地產乳制品漲價的風潮。
『我們現在只是在恢復正常的價格。』完達山乳業集團的一位工作人員說。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後,我省的乳制品企業由於上了『紅榜』,銷量一路走高。『銷量上去了,自然就有效益。』該工作人員這樣總結說。此番說法,在侯潔那裡也得到證實,黑乳集團旗下的龍丹奶粉,在三聚氰胺事件後,在南方市場大受好評,大有供不應求的態勢。
但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我省原料奶的平均價格現在漲到每公斤2.4元,可若與內蒙古散養戶原料奶每公斤2.8元、北京原料奶每公斤3.5元、大連原料奶每公斤3.3元的價格相比較,我省原料奶價格顯然還在低位運行。像遼寧輝山奶業、吉林廣澤奶業已經來我省搶奪奶源。『漲價,對企業來說是把雙刃劍,雖然可以暫時緩解成本壓力,卻要冒著顧客棄高價、投低價的風險。目前原料奶的漲價壓力,還在企業的承受范圍之內,這也許就是我省本地乳品企業按價不動的另一個原因。』這位業內人士謹慎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