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4日訊 這是一幅司空見慣的畫面,在都市的霓虹燈下,在雪夜相挽的情侶身邊,有一群人,默默地清掃地上的積雪,匆匆駛過的車輪,未能融化他們睫毛上的冰霜,昂首前行的路人,有誰能記住他們遮掩的臉龐。這就是平凡的環衛工人,他們凝結了風雪和勞苦,為我們鋪就了一條暢通之路。
2010年,大雪。
我們走上一條血淚與辛酸相伴的采訪之路,去探尋環衛工人的生活點滴。
生死事件風雪送母親
1月12日12時許,哈醫大五院搶救室內哭聲一片,盡管生死離別在這裡上演的太多,但,經過的人還是為一位母親的離去掬上一捧淚水。這是一場車禍釀成的悲劇,在薩爾圖區G105國道上,一名幫兒子除雪的老婦遭遇車禍,不治身亡。
在搶救室門外,站滿了前來探望的人,這裡有老婦的親戚、朋友,還有老婦兒子的同事、領導。
病房的長椅上坐著一個年輕人,別人都在私下耳語,唯有他低著頭,沈默不語。他就是老婦的兒子。
記者對他進行采訪時,他情緒激動,纔說了兩個字便忍不住抽咽。在穩定了一下情緒後,他對記者講述了事情經過。
他告訴記者,他是薩爾圖區一名環衛工人。今年雪量大,再加上自己的腿部有殘疾。為了讓他盡早完成任務,每到下雪的時候,他的母親總要和他一同去清雪。
當日12時許,正值中午飯的時候,他和母親照例來到G105國道清雪。因為老人已60多歲了,腿腳也不靈便。出於安全考慮,他便讓母親掃靠邊上的那條路。
大約過了10分鍾,從南面駛來一輛微型貨車,直朝著他的母親而去。只聽得一聲悶響,車子撞到母親的身上,巨大的衝擊力將母親推出去10餘米遠。鮮血立時染紅母親的衣襟。他見狀忙撥打了120,可救護車趕到時,母親已經沒有了呼吸。
13時許,醫院的大夫將老婦的兒子叫進搶救室,並將老婦死亡的消息告訴他。聽完醫生的話,他愣在那裡,眼裡充滿了絕望。最後,在親朋們的勸慰下,他離開了搶救室。
醫院窗外,白雪皚皚,一條生命悄悄地離去,陽光下的雪地刺痛了記者的雙眼,淚已下。
辛酸處境馬葫蘆內睡覺
凌晨2時,城市在熟睡,可是,環衛工已經在街頭巷尾開始了清理工作。零下30攝氏度,手腳幾乎凍僵,哪裡有避風之處?
1月11日12時許,記者來到東風新村綠色家園東門附近,見到一個馬葫蘆蓋被人挪到一邊。
走近這個馬葫蘆,向下一看,只見在錯雜的地下供熱水管線的上面,擺放著一雙棉鞋和一副鞋墊。
在靠近井壁的角落,躺著一名中年女子,從穿衣打扮看,這名女子是一名清潔工。因為工作勞累,需要休息,但家又離得遠,所以就找到這樣一個地方歇一會兒。
『這兒離家遠,回去一趟挺費事兒的。這裡都是熱水管線,還挺暖和的。中午的時候,我就在這兒對付一下,好抓緊乾活兒。』該女子說。
女子笑著,好像在享受溫泉帶來的溫暖,她說,比起還在路上乾活的同事好多了。
家和社會給孩子以尊嚴
環衛工劉女士負責東風新村八區附近一段路面的清雪工作,在前不久的一次除雪過程中,她不慎滑倒在堅硬的路面上,左臂嚴重摔傷。
劉女士體質原本就很弱,摔傷後,她不但沒有在家休息,貼上膏藥後,拿起鐵鍬又上了馬路。
當晚,記者來到了現場,劉女士的愛人、小叔子、小姑子、兒子、外甥、外甥女、弟媳婦等親屬七八個人,在那裡熱火朝天地除雪。劉女士的老公身體有殘疾,行動本來就不便;劉女士的外甥還是個毛頭孩子。
『除雪和打掃衛生不一樣,每個環衛工都有明確的區域,大家自己的活兒都忙不過來,我不來的話,這路面就沒有人清理。』劉女士耷拉著左臂,吃力地用右手一次又一次地舉著鐵鏟……
劉女士說,多苦多累都不怕,就是擔心外孫子。她的外孫纔7歲,有一次上學,老師問父母做什麼工作,孩子說是環衛工,有同學大聲說:『掃大街的啊。』哄堂大笑,孩子哭著問:『媽媽,我們很丟人嗎?』
『我哭了,緊緊摟住孩子,說:「我們很光榮。」』劉女士眼圈紅了。
很多孩子大了,就理解了爸爸媽媽,環衛工們說。每當我們回家,累得蹲不下身,孩子就會給我們脫鞋,洗腳。這時,我們感覺就是最幸福的人。
身體名片 女工很多患乳腺炎
11日9時許,在薩爾圖區萬寶環衛站,趙隊長給記者講述了他們環衛隊員工作時所經歷的酸甜苦辣。
趙隊長對記者說,她從事環衛工作已經20多年,降雪如此之頻之大,『我還是第一次遇見!』
在前不久的一次清雪任務中,數名環衛工人從夜間零時工作到早8時。
工人們的手臂都麻木了,棉服也被汗水浸濕了。
工人們剛返回環衛站,有的連飯還沒吃上,更別說回家看看了。但為了保證世紀大道以及東風新村主要路段的暢通,幾十名清雪工人再次列隊……
因為長時間擺動手臂,很多女性環衛工都患有乳腺炎,出現了腫塊。因為震顫,環衛工人的面部都是浮腫的,而且手背也因為風吹出現皸裂,裂紋都一道一道的。
有一位環衛工人已經近60歲,她兒孫滿堂,女兒、女婿在行政單位上班,兒子在熱力公司工作,家裡條件不錯。
家裡人多次勸她早點兒退休,回家享受天倫之樂。但這位女士一直不肯。
她說:『我是一名黨員,我入黨時的誓言還歷歷在目,我不能忘,也不會忘!
一次,有人諷刺她說,你們環衛工人真的那麼高尚嗎?還不是為了那幾個錢嗎?
這位環衛工人回答:『我乾這份工作,不是為了吃飯!』這位環衛工說,她是因為熱愛自己的工作。
講著講著,隊長的淚珠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公德問責凌駕弱勢是無德
1月3日,晚報大街,一輛出租車為了搶活兒,停在一堆剛剛堆好的雪堆上。
環衛女工請他往前一些,司機聽後說好,誰料到,司機將車開出5米後,又迅速倒車,車輪結結實實地壓在雪堆上,反復兩次,揚長而去。女工悲憤無奈,氣出了眼淚。
在采訪中,環衛工們也說了自己的委屈。有時候他們在凌晨清雪,清雪的聲音影響了一些路邊的居民,很多居民都能理解,但也有居民對他們惡言相向,甚至,一對年輕的夫妻竟從樓上拋下來一個垃圾袋。
有時候,環衛工人剛剛堆成堆的積雪,還未來得及運走,很多司機都是等著環衛工人把積雪移開後,再行駛。但也有司機『見縫插針』,把環衛工人剛剛刨開的冰雪重新給軋實,不但加重了環衛工人的工作負擔,還給環衛工人帶來了安全隱患。
最讓環衛工人氣憤的是酒後駕車的司機,萬寶環衛站支部書記鞏義臣說:『多數環衛工人被撞事件,都跟司機醉駕有關。』
還有的司機嫌環衛工人礙事,衝到跟前使勁兒地按喇叭,環衛工人讓開路後,他們還要留下髒話。
冬日暖陽這裡就是家
『快點兒乾,別停手,不然出汗了,風一吹,能把你凍成冰棍。』這是環衛工人從工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每一個環衛工人都明白。可環衛工人的體力終是有限,避免不了累了要歇一歇,這一歇對他們來說,也許是最痛苦不過的。
累了如何休息,成了目前環衛工人們最關心的事。
在這一點上,大慶油田樂園先行了一步。
1月4日,天上飄著雪,在大慶油田樂園門前的西湖街上,環衛工人卻早已上路開始清掃了。
油田樂園主任周世新剛忙完手頭的工作,便急匆匆地跑出來向環衛工人道謝。
走到近前纔發現,當天實在是太冷了,大家的眉毛上、頭發上、帽檐上,早已結上一層厚厚的霜,周世新嘴裡謝聲不斷。
當得知環衛人員要將這些積雪運到很遠的地方倒掉後,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把積雪拉到油田樂園的植被區域卸下。
這樣一來,既縮短了環衛人員拉運積雪的距離、提高了清雪速度、降低了勞動強度,又使油田樂園植被區的土壤,得到很好的保?效果。
路面清掃乾淨了,周世新邀請大家到油田樂園的環衛工人休息室裡坐一坐,暖暖身子。
油田樂園的環衛工人休息室裡,有坐椅,還有飲水機、微波爐,這樣一來,大家就可以吃上一口熱乎飯,喝上一口熱水。
油田樂園的職工,將自己家的咖啡、茶葉、方便面等帶到這裡。環衛工人乾活時餓了,可以墊一墊,喝口茶暖暖身子、提提神。
他們還細心地為環衛工人提供了《大慶晚報》、《大慶日報》及一些刊物,供大家閱覽。
周世新主任說:『其實這間環衛工人休息室,就是在門衛室裡間隔出來的,是專門為環衛工人提供的設施。』
倡議臨街單位敞開門衛室
當您手中握著這份報紙,吃著溫暖的早餐,當您乘坐車輛,開始一天的工作,請您不要忘記,有萬名環衛工人在為我們勞作。尊重他們,理解他們,我們每個人的文明舉動就是對這些環衛工人最溫暖的回報。
大慶晚報倡議,臨街單位敞開門衛室,讓辛勤工作的環衛工人,走到哪裡都有『家』。
這個嚴冬,他們最需要愛。
事件回放:六旬慈母幫殘疾兒清雪遇難 貨車將老母推出10餘米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