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國有大企業福利樓設施亟需改造 無政策無人接收
2010-01-14 17:17:30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倪文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4日訊 目前,哈爾濱市國有大企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設的、樓齡已超50年的福利樓,其樓內公用設施不是缺項,就是超期帶病服役,如香坊區電機小區10多棟福利樓內居住用戶已所剩無幾。住戶不禁問,福利樓該向何方發展?是改造?還是動遷?

  高齡福利房問題一摞筐

  電機小區有100多棟居民樓,其中10多棟是上世紀60年代建的福利樓,當時就是單位自己蓋的居民樓,沒過多從施工和建築方面嚴格要求防寒、防震系數,牆體較薄,加之年久失修,四處透寒,如今即使供熱管網出水溫度高達90℃,經二級網傳導熱量至居民家室溫還是難以達標。

  對接近使用年限的福利樓是否有改造價值,各級政府和產權單位反復論證,積極牽線開發商,鼓勵動遷福利樓,以盡快結束電機小區老齡福利樓裡職工困苦不堪的生活。

  公產變私產服務不如意

  據調查,哈爾濱市國有大企業的福利樓,單位一直無償給職工提供水電氣的服務,現大部分住房已被買斷,公產變私產,有的已轉賣,住戶不再以職工為主。

  產權單位沒有義務繼續無償服務。國有大企業原設的房產科轉變成物業服務公司,由原來負責房產管理變成有償物業服務,在轉變過程中,企辦的服務機構還難體現服務意識,難定服務標准。

  香坊區一小區福利樓轉變成物業管理後,制定了物業收費標准:每月每平方米0.30元。但職工們認為,房改時,單位沒給房款補貼,還有其他陳年舊賬等,拒交物業費。企業管理者和職工難對接,現物業管理陷入窘境。

  一個大賬本單位包袱重

  有關人士介紹,目前,香坊區電機小區100餘棟居民樓萬餘戶居民用水仍使用一塊大表,企業一年額外多搭500多萬元。每年10月中旬,該廠便向熱力公司預付900萬元的熱費。哈鍋爐廠、汽輪機廠等國有大企業對福利樓的支出也如此。

  企業背起大包袱,怎堪重負?據中潤物業哈軸物業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哈軸承廠有50多棟福利樓,原來該廠每年投入200多萬元進行改造,沒有任何收效,其中僅供熱和維修項目年虧損就達300萬元。萬般無奈之下,2007年,國資委決定由中潤集團接收哈軸承廠、電碳廠、電纜廠等20多家國有企業的物業,負責幾百棟福利樓幾萬名職工的房產管理。

  有成功案例需改革良策

  國有大企業的福利樓急需『改制』,水、電、氣、熱移交社會物業企業,提供相應的服務。目前,由於福利樓改造不到位,社會物業公司不願意接收。如何創造客觀條件呢?

  據悉,國資委正在研究出臺相應的政策,對國有大企業的家屬樓劃撥專項改造資金,先期指定中潤集團收購20多家企業的物業,率先推出『改制』福利樓。

  位於香電街上的福利樓,中潤集團每年投入200餘萬元改造其門窗和地面,居住條件改善了,環境衛生保證了,職工轉換成住戶,調整了心態,認可每月每平方米0.35元的物業費,現該小區物業管理進入良性循環,該福利樓房價也相應上漲。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