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考試排名次不利學生身心健康 大多數學生產生浮躁心理
2010-01-15 16:33:32 來源:東北網-鶴城晚報  作者:馬曉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5日訊 進入一月,齊齊哈爾市各中小學陸續進行了期末考試。經歷了一個學期的刻苦學習,這份成績則成為學生和家長最期待的一個結果。然而,對於學生來講,期待之餘,公布考試成績、按分數排名次又成為他們的一塊『心病』。一次次在期待與畏懼中掙紮,使得大多數學生產生浮躁的心理,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

  去年4月份,教育部在《加強中小學管理規范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中明文規定,『不以考試成績對學生排名』。然而,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市很多學校仍在考試後,依照學生成績排名次,甚至是以所排名次為學生排座位。這種做法顯然在不同程度地影響學生的心理,以致影響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在記者的調查中,絕大部分學生也明確地表示,考試後最不想知道的就是成績排名。可見,這種做法對學生的心理影響之深。

  心理分析:雖然這種排名法有其積極的一面,但其消極影響相對更大。『排名次』表揚的是少數幾個,可打擊的卻是多數。從發展心理學角度分析,用這種『名次效應』刺激學生的榮辱觀,不是很好的辦法。用這種方法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也不是最佳途徑。它對學生心理的負面影響大體有四個方面:

  一、加重學生心理負擔,造成對青少年心理的極大傷害,不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

  二、挫傷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中小學生處於生長發育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感情脆弱。大多數學生及家長都希望考試排名靠前,而事實恰好相反,因此,多數學生被當作失敗者,因忍受不了排名帶來的壓力,學生被逼自殺、離家出走等事件也時有發生。

  三、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關系不和諧,因孩子考試排名不理想,家長感到丟面子,批評、懲罰,使孩子恐懼、焦慮且怨恨父母,關系也變得不和諧。

  四、導致部分學生厭學。一些排名較後的學生,因受不了打擊,久而久之,會產生厭學心理,極少數可能因此而逃學直至輟學。部分迫於家庭壓力繼續硬著頭皮學習的學生,視學習為苦難之事,逐漸產生討厭老師和學校,討厭家長和家庭的心理,最終甚至討厭整個社會。

  諮詢師的建議:我市陽光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呂營說:『排名次』並不是真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較為有效的方法。學習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一個人學習的好壞,是受原有基礎、學校教育、家庭環境和本人主觀努力及本身素質等等多種因素制約的。從主觀因素來看,還與本人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與健康狀況等相關聯。分數和名次往往不能完全反映一個學生主觀努力的程度。關注學生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單純追求名次和分數,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中小學生正處於青春生長發育期,心身健康發展更為重要。學生時代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明確學習目的、學習方向,掌握學習方法和策略。作為家長和老師,更應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和分數觀。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