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濕地一年可吸收碳千萬噸 相當400個40噸鍋爐排碳量
2010-01-15 09:44:17 來源:大慶晚報網絡版  作者:李佳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5日訊 據經濟學家介紹,大慶這座城市有120萬公頃迷人濕地,每年可為大慶減碳1200萬噸,相當於400個40噸鍋爐一個采暖期的排碳量。

  一公頃濕地每年可吸收近10噸二氧化碳

  大慶濕地一年『吃』碳千萬噸

  相當於400個40噸鍋爐一個采暖期的排碳量

  家住萬寶小區的王強是一個攝影愛好者,每年夏天,他都要到濕地去采風。站在濕地前,看著眼前的美景,他不斷地按下快門。

  『濕地為大慶市帶來經濟效益,展現美景,更重要的是,在「低碳時代」,它又吸收著大量的二氧化碳,默默地作著貢獻。』王強激動地說。

  據經濟學家介紹,大慶這座城市有120萬公頃迷人濕地,每年可為大慶減碳1200萬噸,相當於400個40噸鍋爐一個采暖期的排碳量。

  大慶有個城市『吸碳翁』

  龍鳳濕地是全國最大的城中濕地,這裡蘆葦搖曳,萬鳥齊翔,是國內獨一無二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家園,每年都吸引眾多游客前來參觀。

  萬寶小區居民王強是一個攝影愛好者,他最喜歡來濕地采風。

  『我每年都要來濕地很多次,就是要把濕地的美景都拍回家,和身邊的朋友們一起欣賞。從電影《2012》到哥本哈根大會的召開,讓我對「低碳生活」和「低碳經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濕地是一個觀賞風景的平臺,又是一個吸收二氧化碳的「低碳翁」。我只是大慶市民中的一分子,力量很小,但我認為,如果全民都能從身邊的小事著手,保護每一寸濕地,就是為「低碳」出力了。』王強說。

  王強還向身邊的朋友講述濕地的重要性,並帶動他們一起成為『低碳族』。他們經常騎著自行車去濕地,一邊用相機拍攝濕地生態環境,一邊撿拾別人留下的垃圾,美化濕地環境;發現有人設下夾子來打鳥,他們就會將其卸下並帶走;發現有人撿鳥蛋,他們就會上前勸阻對方,要愛惜身邊的每一棵植物、每一只動物……

  濕地每年吸碳千萬噸

  濕地有『二氧化碳吸收器』、『地球之腎』的美名。

  大慶有近千塊天然濕地,星羅棋布,在五區四縣都能看到它迷人的身影。其中,龍鳳濕地、當奈濕地、黑魚湖濕地、鶴鳴湖濕地、西海濕地等最為有名。據有關部門統計,在大慶濕地中生長的野生植物種類達509種,陸生野生動物273種。動植物特別偏愛這裡,給這裡帶來了盎然生機。

  濕地內豐富的植物群落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有效調節大氣成分。據測算,大慶濕地每年將產生生態價值840億元。那麼,它能『吃』掉多少碳呢?

  權威部門曾經發布:按濕地保護規劃,恢復被開墾的0.1億公頃濕地面積的30%,將年吸收二氧化碳0.28億噸。

  這則消息告別我們:恢復300萬公頃濕地,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0.28億噸。也就是說,每公頃濕地一年吸收二氧化碳近10噸。

  不難得出,我市120萬公頃溫地,一年吸收二氧化碳將達1200萬噸。

  一年吞掉400個『鍋爐』

  1200萬噸二氧化碳是多少?

  目前,供熱企業為市民供熱用的是40噸鍋爐,這樣的鍋爐一個采暖期內要用煤1.54萬噸,將排出二氧化碳3萬噸。

  1200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400個40噸鍋爐的排碳量。

  也就是說,大慶濕地每年就可以『吃』掉400個40噸鍋爐排出的二氧化碳。

  大慶讓人更宜居

  也許你像我一樣有過這樣的體驗:無論到哪個城市,即使是那些聯合國或我國評出的宜居城市,都情不自禁地和大慶比較一下,比較的結果往往是:『雖然那裡很好,但是,我不喜歡。』

  為什麼喜歡大慶?

  環境上,大慶有清澈了我們眸子的361個藍天,有潔淨了我們呼吸的濕地綠肺,有靈動了我們目光的生態湖泊……

  發展上,大慶有強勁的油與非油經濟,有躍躍欲飛的新商圈,有在10年內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動人藍圖……

  除了環境與發展,對於居住者來說,我們就像一條離不開水的魚。

  幸運的是,我們在大慶不僅擁有了立足之地,還在這裡找到了一個寬泛的舞臺和許多不同層面的成長空間。

  我相信,大慶,會讓人們感覺越來越『宜居』。這不僅僅因為,它的環境與發展都達到了那個標准,還因為,我們就生長於斯,這裡有我們熟悉的方言圈、我們習慣的建築樣式和飲食方式、我們所追求的生活節奏……

  就是因為這些,我們在這裡找到了歸屬感、根基感。這是現代城市能給予人的最寶貴的東西。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