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讓城鎮困難群體住有所居
2010-01-15 16:33:32 來源:佳木斯日報  作者:潘帝同 於大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5日訊 冬日的陽光灑進溫暖的房間裡,張明和妻子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臉上滿是安逸的笑容。見到記者,他們一邊熱情地招呼一邊笑著說:『感謝黨,感謝政府,給了我們一個新家,大冬天再也不挨凍了』。張明告訴記者,他們家以前住在友誼路北側中興村的平房裡,一家4口人擠在30多平方米的小屋中,真是一間屋子半鋪炕,平時喘氣都感到憋屈,日子過得沒有一點滋味。『那時房子小,人口多,每天擠得要命,孩子寧可在外面呆著也不願意回家。』他的妻子回憶說,『記得有一年,外面下大雨,屋子裡的水幾乎都上床了,想想都讓人心酸……』不過這種苦日子已經不復存在了。

  2009年,我市完成棚戶區改造120萬平方米,拆遷1.2454萬戶,回遷5645戶,張明僅僅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民生工程牽動著政府的心,市委、市府從構建和諧佳木斯的全局出發,著眼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住有所居』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制定普惠政策,先後實施了住房解困工程、棚戶區改造工程、『雨中送傘』工程、舊小區改造工程、西出口改造工程等在內的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傾心盡力改善城鎮困難群體住房問題。

  政府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全力推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改善百姓居住條件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除了加快廉租房建設步伐,通過實物配租方式實現困難群眾『住有所居』外,還以發放廉租房租金補貼等多種形式,實施住房困難家庭住房保障。

  2009年我市新增廉租住房租金補貼3000戶,全年發放租金補貼9499戶。2009年在松樺小區配建的300套實物廉租房主體已完工,目前已統一安排進戶。新增的3000戶廉租住房租金補貼戶已全部落實到位,累計完成9499戶的租金補貼發放工作,發放資金991.06萬元。

  去年,計劃改造100萬平方米棚戶區,是我市棚戶區改造投資最多、力度最大的一年,主要采取政府投資和市場化運作兩種方式進行改造。已完成棚戶區改造120萬平方米,其中,新時代公司完成政府投資的9個棚改項目、35萬平方米,市房產局完成市場化運作的29個棚改項目、85萬平方米,共計拆遷12454戶,回遷5645戶,總投資23.2億元。

  去年,市房產局還承擔解決了110棟樓房、9萬平方米屋面漏雨和500個舊陽臺外牆皮脫落問題。采取小雨不停工、大雨做准備,早晚加班等措施努力應對天氣影響,保證了工程進度。2009年共維修111棟樓房、10.3萬平方米漏雨屋面,維修破舊陽臺595個。年初制定的改造4.5萬平方米舊小區的目標已經超額完成,全市改造完成5.3萬平方米。在這一組組數字的背後,傾注著的是各級領導的心血和智慧。

  在已經過去的一年,全市上下把解決困難群體家庭住房問題,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克服重重困難,不遺餘力保障民生,全力解決百姓疾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運籌帷幄,制定發展改造戰略,並多次深入到各地施工現場調研,了解民生工程的實施情況,督促檢查工作,解決存在的問題。政府各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協調一致,為民生工程順利實施傾心盡力,有序地推進了民生工程建設。經過不懈的努力,全社會形成了『高收入者和中高收入者購商品房,中低收入者和部分中等收入者購經濟適用房,低收入者住廉租房』的模式,基本建立了『多層次、多形態、多渠道』的住房供應體系。

  住房是民生之要,全方位解決低收入住房困難群眾基本住房既是一項政府職責,更是一項政治任務,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把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作為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責,並全力擔負起這一職責。一年來,在這項民生工程實施的全過程中,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肩負使命和責任,迎難而上,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有力地推進了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棚戶區居民的生活,妥善安置棚戶區內的被拆遷居民,針對實際情況,佳木斯市各部門堅持以人為本,制定了相應的拆遷安置政策,既促進了拆遷進展,又有效維護了社會穩定。通過照顧補償、搬遷獎勵、建設政府補貼房等,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關愛。

  回遷安置房屋建築面積分40平方米、50平方米、60平方米和70平方米4種標准戶型解決的是實情,照顧的是民願。被遷房屋證照標明建築面積在40平方米以下的,上靠40平方米安置;原房屋證照標明建築面積在40平方米以上(含40平方米),低於50平方米的,上靠50平方米安置;60平方米和70平方米安置辦法等同。原房屋證照標明建築面積大於70平方米的,安置70平方米標准戶型後,剩餘面積部分可就近上靠一個標准戶型,增加面積部分按佳木斯市本年度經濟適用住房標准收取。同時,被拆遷人按上靠標准房戶型安置後,需對超出原房屋建築面積部分,按850元/平方米的數額,交納超面積安置費,同時還需按原房屋建築面積交納150元/平方米的結構差價,此後,安置房屋產權歸被拆遷人所有。其中,無能力全額交納上靠面積安置費的,將被安置到40平方米戶型,產權共有,並按國家標准,對超出原房面積部分按月收取租金。對商服用房的安置標准實行拆一還一。安置房屋超出原房屋面積部分,執行相同地段市場價格8.5折優惠,回遷安置房屋建築面積少於原房屋證照標明建築面積的,少於部分按照原房屋評估價格給予貨幣補償。無能力回遷安置營業用房的,可選擇上浮20%面積按住宅安置辦法予以安置或貨幣補償。此外,集體土地上私產房被拆遷人的安置標准是:對超出原房屋建築面積部分,按850元/平方米的數額,交納超面積安置費,不用交納150元/平方米的結構差價……拆遷之初,市委、市政府就已經把百姓的所有利益都考慮到了。

  住房問題社會關聯度大,影響面廣,政策性強,切實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調與配合,形成合力是推進工作的必要前提。去年初以來,各有關部門認真履行職責,統籌分工協作,帶著感情做事,以群眾滿意為標准,全過程和諧推進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各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作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牽頭部門,認真搞好規劃和計劃,做好方案制定、組織實施、監督檢查、統計匯總等工作;各級發改部門在做好項目立項和審批工作,積極爭取資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財政部門在負責督促資金落實,強化對資金的管理和監督方面盡心盡力;國土資源部門在用地安排,落實土地保障優惠政策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還有許多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協調配合,共同推動了我市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有序的發展。

  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項群眾期盼、政府關心、社會關注、影響深遠、惠及困難群體的陽光工程。陽光,意味著公開、透明、溫暖。要把『陽光』真正普照到困難群眾的心上,關鍵是做到分配的公正、公平、公開。

  為了做到透明操作,房產部門科學規劃,統籌安排,以現代化城市建設和發展的眼光謀劃回遷安置小區的建設工作,同時兼顧回遷戶的經濟承受能力,給予拆一還一、成本價上靠戶型、多年無照舊居2米折1米的優惠政策,大大調動了棚改居民的熱情,有力保證了其居住權益,真正使其住得起、住得上。同時,職能部門較好地落實了公開、公正、透明的棚改回遷要求,出臺了《佳木斯市棚戶區改造回遷安置方案》,明確了按號選房、公開公示、保證公平的程序,將選房各個環節全部向群眾公開。同時堅決踐行回遷安置承諾,按照當初拆遷交房時領取的拆遷證號依序選房,邀請市紀檢監察、公證機關對回遷安置過程進行全程監督,這些得力舉措確保了整個回遷過程圓滿、順利。有關部門還結合市情實際進一步細化政策,先後起草、出臺了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管理細則、年度考核辦法、廉租住房申請、退出細則等文件,編制了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為推進住房保障工作奠定了政策基礎。實際工作中,他們采取有力措施落實任務:建立例會制度,每月召開一次各縣市區住房保障部門負責人例會,每周召開一次市住房保障辦公室工作例會,每半年對全市住房保障工作進行一次督查,每次督查結果都通過會議、文件等形式進行通報,定期調度,統一安排,推動各地分級負責、層層落實。

  不斷完善和強化了目標考評措施,把政策落實、資金發放、項目建設、實物配租等任務完成情況作為重要考評內容,定期對各地住房保障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評,提出綜合考評意見。同時,對完成任務緩慢的縣(市)進行重點調研幫扶,及時解決配套資金、項目用地、項目建設進展緩慢等問題,確保全市工作整體平衡推進。這些措施有效調動了各地加快推進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都說拆遷難,可是我市棚戶區的改造和拆遷一直都是那麼的順利,說到底就是因為拆遷的政策溫暖了百姓的心。按照《佳木斯市五年棚戶區改造規劃》,今年市區安排改造156萬平方米棚戶區。繼續堅持政府直接投資和市場化運作兩種改造模式,主要圍繞老城區多年遺留死角等地段棚戶區的收尾和出城口、景觀路、新區等路網及城市重點建設部位安排棚改項目。2009年我市的棚戶區改造、住房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突破,拆遷量是以往正常年份的4倍,但由此一些積重難返、歷史遺留下來的難題集中爆發出來,同時發展中又遇到了一些新的問題和矛盾。隨著棚戶區改造的深入,推進難度越來越大,所剩地塊大部分是地處城郊區域,缺乏商業價值,拔毛插建後遺留的『硬骨頭』,面臨著拆遷密度高、成本大、開發利潤低等諸多難題,以往所采取的出臺優惠政策、對外招商引資、減免行政規費等措施和辦法對投資商的吸引力已越來越弱,面臨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同時,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如何更好地疏導和解決拆遷糾紛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拆遷糾紛處理是一個綜合問題,往往涉及眾多部門、單位。所以政府應出面,牽頭建立有法院、城管等相關部門參加,步調統一、行動有序的糾紛調處體系。俗話說,安居纔能樂業,對於城市困難群眾來說,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無疑是生活的一個巨大飛躍,相信隨著市委市政府服務民生改善民生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大,一幅美好的生活藍圖正徐徐地展現在全市人民面前。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