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80後雙獨家庭:我的生育由我作主
2010-01-17 08:13:35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趙琳 薛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7日訊 題:80後雙獨家庭:我的生育由我作主

  近日,相關機構對哈市獨生子女是否會生育二胎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在被調查的2000位獨生子女中,有69.9%的獨生子女表示不會生育二胎,只有30.1%的獨生子女表示會考慮生育二胎。各種養育成本的增加以及是否與個人事業發展有衝突已成為不生二胎甚至不生育的主要原因

  專家指出,一個社會整體的生育水平直接受到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國家的生育政策,二是人們的生育意願。隨著80後步入婚育時代,雖有雙獨生子女可生二胎的政策,但眾多80後雙獨生子女家庭選擇了晚育、只生一個或不生。

  想生不敢生

  主人公介紹:

  女:1980年生人,大專畢業傳媒業

  男:1981年生人,大專畢業電子產品推介人員

  狀態:已婚育有一女孩

  『我與老公從大學開始拍拖,畢業後一起來到哈爾濱,辛辛苦苦乾了幾年,現在纔算勉強能在這個城市立足。同學們總在網上問我們:「有了一個孩子,再要一個吧?」在別人眼中,我與老公都算是白領,養兩個孩子是綽綽有餘的事。其實個中辛酸只有我們倆纔明了。現在我們兩個人月收入共9000多元,減去房租交通費等必要的生活成本,每月只能剩下4000元,積攢了4年,銀行存款纔剛過六位數。最近我們看中一套小公寓,所有存款不夠付首期,還需要雙方父母資助,而且以後每個月的按揭還款都要3000多元,在這樣的經濟狀況下養兩個孩子,我們實在沒能力。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就應該對他負責,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受到最好的教育,有最好的發展,這些都是需要真金白銀的。』如夢這樣對記者說。

  自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同時出臺『獨生子女與獨生子女結為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但由於此前符合『雙獨』條件的家庭很少,該政策沒有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進入21世紀後,符合『雙獨』政策的家庭也越來越多,目前80後一代紛紛步入婚姻殿堂,很多『雙獨』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

  雖然生第二胎的好處可以列舉出一大堆,然而記者留意到,在網上的一些討論中,多數80後對生育孩子的經濟成本有著較為理性的思考,另外難以估算的精力成本也成為80後生二胎的顧慮。他們普遍認為『能培養好一個就不錯了』。

  先『昇』後生

  主人公介紹:

  女:1981年生人,大學本科畢業,私企職員

  男:1981年生人,大學本科畢業,私企職員

  狀態:已婚未育

  『我當然知道最佳的生育年齡是在30歲以前,但是我的經濟條件不允許我現在要孩子。』李小姐說,『現在的工作壓力那麼大,CPI又不斷攀昇,我和老公都擔心生完孩子後養不起。為了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我們只能趁著年輕多賺點錢。』李小姐和老公結婚三年,眼看著兩人都快到30歲了,卻不敢要孩子,『我們兩個的月收入不算低,但是雙方都是從農村出來的,在哈爾濱買房的貸款沒還完,還要寄錢補貼家裡。算來算去,我們實在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養孩子。』

  如今,『80後』女性已陸續進入職場,並漸漸在單位裡站穩了腳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婚育問題也現實地擺到了她們的面前。第一代的80後女性,經過四五年的職場磨礪,正面臨職業上昇期,但她們當中年齡最大的已近30歲,正處於最佳生育年齡。對她們來說,如果選擇昇職,就可能錯過了最佳的生育年齡,面臨著成為高齡產婦的風險;但如果選擇生育下一代,就可能會失去大好的昇職機會。在這樣兩難的抉擇面前,80後的職場女性大多數還是選擇先『昇』再生。

  『高壓』下不生

  女:1983年生人,大學本科畢業,大學教師

  男:1982年生人,大學本科畢業,私營業主

  狀態:未婚

  『我有權放棄生育』,大學教師劉丹從上大學時就是『丁克』的擁躉者,她說:『放棄生育權不是我們沒有社會責任感,恰恰是因為我們太在乎這種權利。生與養是緊密相連的。只生不養或養而不優,纔是對社會最大的不負責任。』1982年出生的小王說:『我就想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有個孩子多不自由。一旦有了孩子,就要考慮很多現實的問題。我倆都是獨生子女,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真沒有勇氣要孩子。』

  據哈市的婦幼保健機構統計,哈爾濱年輕夫妻已經有10%是『丁克家庭』,選擇『丁克家庭』方式的多是知識層次較高或工作壓力較大、生活不穩定的年輕夫婦,他們思想比較開放,追求輕松、浪漫的生活,同時不想承擔太多的責任和壓力,因此成為丁克一族。據民政部門統計,哈市每年平均有1萬多對新人登記結婚,這其中有約85%的夫婦懷孕要孩子,還有約3%的夫婦『想要沒要成』,另外5%的夫婦是因各種原因推遲要孩子,其餘的夫婦大多為『丁克一族』。

  據了解,還有一些年輕夫婦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等原因而放棄要孩子,他們覺得有了孩子便意味著終生的責任,不光要哺育孩子成長,還要讓培養孩子成材,這些累加起來是一筆龐大的費用,而自己『還沒有准備好』。視點:

  相關專家認為,隨著城市和經濟的發展,80後人群的生育意願和行為更國際化、現代化,接近於發達國家。他們的生育意願更多地受到經濟狀況、個人發展、對子女情感需要等因素的影響,也因此較少受政策和傳統文化的影響。

  對於80後家庭面臨生育困惑的問題,相關人口專家認為,在當今的社會,做母親已不是一個女人的唯一歸宿,傳統的觀念正在受到挑戰。女性的生育觀正呈現出多元化的傾向。社會對女性待遇的不公制度,導致女性被動選擇放棄生育權。另外傳統價值觀認為,婚姻的目標就是為了生子,母以子貴。但是隨著社會進步和發展,婚姻不再是為了傳宗接代,傳統婚姻在向現代愛情轉變,愛情更重於傳宗接代。女性自立自強,使其自身價值不再需要通過生子來表現。女性擔負的角色越來越多元,生育功能越來越淡化。一個女人是不是母親已不重要,所以放棄生育權是許多人的主觀選擇。另外,生育成本、教育成本高也是重要因素。

責任編輯: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