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8日訊 日前,哈爾濱市有的天橋封橋,有的封閉出入口,行人不得不穿行於機動車道之間,險象迭出。市民不禁疑問:建這些天橋是乾啥的?記者近日走訪看到,雖然有的過街天橋被『封』,可是工人焊接廣告牌並沒有終止,而且忙得熱火朝天。
引橋難行 入口被封
13日12時。道外區承德街與景陽街交口的過街天橋無人行走,記者走上天橋的引橋看到,引橋間距不到2米,橋欄杆上並排捆綁著3輛自行車,旋轉臺階與橋梯之間最低處約1米,高個行走容易碰頭,旋轉5圈上橋有眩暈的感覺。
引橋和天橋地面覆蓋一層厚厚的冰雪,成了滑梯。天橋成了『空橋』,地面則成了公廁,到處是糞便和尿跡。天橋兩側的3個入口被封閉,從景陽街走到承德街的入口設了鐵門安了鐵鎖,進入『黑天鵝電器』的入口也安裝了鋁合金門,大門緊鎖。
臨時『封橋』 過路困難
道外區南直路的居民反映,每天走南直路與閩江路交口的過街天橋上下班,近來天橋『封橋』,只好在橋下過馬路。盡管有交通信號燈,但街道上下臺階特別滑,綠信號燈只有15秒,腿腳不利索的老人根本無法一次走過兩排各寬約10餘米的機動車道。
記者近日從閩江路到南直路,走過一道寬10米的機動車道,需登兩節帶冰雪的臺階,走過寬2米的隔離帶,下兩節結冰的臺階,再過第二條寬10餘米的機動車道,再過臺階。過道,記者用了12秒,而且十分緊張。而與記者同行過道的兩位老年人只過了第一條車道,便被隔在了道中間,不得不等下一個綠信號燈亮後,再過第二條機動車道。
記者過馬路後,與兩個女孩同時從南直路過天橋,橋上的工人說,天橋被封閉了過不去。記者看到,5名工人正在橋上焊接廣告牌,火花四濺廣告牌前安了一排照明燈,橋上卻沒有照明燈。閩江路引橋口寫有『天橋周邊電力工程改造,暫緩通行』字樣。
安全隱患 『黑洞』天橋
香坊區樂園街前架起的三座天橋,未使用時便安裝了廣告牌匾,天橋被封閉成『黑洞』,包裹得嚴嚴實實,行人走在橋上,不能看到街道兩側的風景。
記者走在橋中間看到,橋上的廣告牌匾約2米高、長30餘米。如果晚上『黑洞』天橋上發生治安案件,即使當事人大聲呼救,除非正好有人過橋能聽見求助,而天橋周邊無居民區和公交站臺,否則路人根本聽不到求助聲。
業內人士介紹,建一座過街天橋成本約百萬元,年廣告價在30萬元左右。為快速賺取回報,一些建設者或單位不願再投資建橋上照明燈、電子監控等公用設施,因此形成了『黑洞』天橋,存在安全隱患。
監管空白 混亂一片
記者從城管部門了解到,2008年6月20日施行的《哈爾濱市人行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管理辦法》規定,過街天橋在上下橋處、入口適當位置設置公示牌,公示管理和養護責任單位、管理和養護人員、監督電話、開放時間;安裝電子監控設備實施監控;不要便溺,亂扔、亂倒廢棄物,亂堆亂放物料;亂涂、亂畫、亂貼、亂刻;擺攤設點、販賣物品、以各種方式招攬生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利用人行過街天橋設置廣告牌、懸掛物、裝置其他設施。
目前,哈爾濱市過街天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問題,更有甚者:南崗區服裝城天橋成了『地攤橋』,教化天橋成了『黃碟橋』,可見監管無力。
市人大代表徐建華說,過街天橋成監管盲區,混亂一片,嚴重影響哈爾濱市形象,值得深思。一個有品位的城市到底展示給賓朋什麼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