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0日訊 19日,哈爾濱市出現少見的奇特天氣:一早哈爾濱市氣溫較高,中午時分在降雪同時又下起了大霧。與平時不同,昨天的大霧並不嗆人,空氣中還彌漫著絲絲水滴,市民在室外行走時仿佛到了江南。午後時分霧氣越來越濃,15時許天黑得像傍晚。對此,氣象專家稱,昨天下的大霧不是市民常見的輻射霧,而是浙江嘉興煙雨樓一帶經常出現的鋒面霧天氣。
昨天中午記者在室外看到,因氣溫較高,天空降下的小雪粒還未落到地上就已融化,使空氣也變得較濕潤。12時許,原本陰霾的天空出現了霧氣,隨著時間的推移霧氣越來越大。省氣象臺觀測站觀測數據顯示,下午16時市區能見度僅為2000-3000米。
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昨天15時出現當天最高氣溫1.1℃,是哈爾濱市1961年以來的同日最高溫。市區內地表氣溫則最高,雪粒未達地面就融化並被蒸發,以致空氣濕度達到85%左右。由於水氣在空中凝結,使哈爾濱市出現了鋒面霧天氣。
哈爾濱市的這次昇溫過程時間持續很短。市氣象臺19日10時發布寒潮藍色警報:受強冷空氣影響,19日夜間開始各區、縣(市)氣溫驟降,48小時下降幅度10-12℃,20日夜間最低氣溫-27℃到-30℃。市氣象臺19日14時還發布了道路結冰黃色預警信號。
中央氣象臺預報員詳解鋒面霧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員何立富介紹,鋒面霧的成因有三:降水物的蒸發,冷卻作用和兩種氣團的混合作用。受內陸氣候影響,哈爾濱市年平均大霧日數在30天以上,冬季霧氣形成多以輻射霧居多。何立富還介紹,我國沿海地區常見大霧多為平流霧和鋒面霧,其中江淮地區在梅雨季節出現的多是鋒面霧,以嘉興、武漢等地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