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黑河1月20日訊 在愛輝區愛輝鎮四道溝村村民李老漢家,寬敞明亮的屋子、嶄新時尚的家電,無不展示著農家生活的富足。李老漢高興地說:『去年雖然受了點兒災,仍收入近8萬元,多虧了惠農政策的扶持幫助啊。農技師經常來村裡向我們傳授減災、抗災技術,購買農機時還享受到了補貼政策,農民這日子是越過越有滋味了。』
2009年,我市不斷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加大『三農』扶持服務力度,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深入實施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雙增』工程,大力開展高產創建和『糧食豐產栽培模式示范推廣年』活動,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提高農機裝備水平,推進場縣共建步伐,全市總播種面積新增410萬畝,糧豆薯總產量達218.48萬噸,比上年增長8%,農業增加值增長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保障水平
我市高度重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緊緊抓住全省加快水利建設的機遇,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全年共完成農田水利投資3642萬元。經過努力,愛輝區被列入全省玉米膜下滴灌工程項目試點,項目總投資120.8萬元,新建膜下滴灌工程1080畝,建設對照田面積800畝。嫩江縣、北安市及市本級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已全部建設完成,全市共建設水源井55眼,新增旱田節水灌溉面積2萬畝,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
為了使更多的農田旱能澆、澇能排,我市進一步提高科學管理水平,精心組織、科學調度,充分發揮水利工程抗災、減災功能,並派出專家工作組深入各地指導抗旱工作。全市共投入抗旱資金1290.5萬元,新打抗旱水源井466眼,購置抗旱節水設備284臺套,在農業抗旱減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推進高產創建活動促進糧食穩定增產
2009年,我市全面吸取2008年高產攻關試驗示范活動經驗,大力推進糧食高產創建活動,促進農業技術成果轉化和糧食大面積平衡增產。大力推進大豆、小麥、玉米三大作物的五項高產技術栽培模式,推廣面積772.61萬畝,佔總播種面積的46.5%,共增產糧食15.57萬噸,佔糧食增產量的96.4%,新增效益47985萬元,為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為確保遇災之年糧食不減產,我市加強了農業技術培訓指導,舉辦各類培訓班1280餘期,培訓農民28萬多人次。農業技術人員在作物生育期深入一線,指導田間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技術增產潛力,促進農作物早熟增產。充分利用農墾系統的機械和技術優勢,加強了與農墾九三、北安分局的合作,大力推進場縣共建向深層次發展,建設高水平的縣、鄉示范園區16個,推廣農場先進技術和栽培模式面積550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的33.7%。
提昇農機裝備水平加快現代農業建設
我市緊緊抓住國家加大農機購機補貼力度的契機,積極做好省財政、農機部門工作,力爭多爭取資金,為農機發展提供保障。截至2009年年末,全市已爭取補貼資金5606萬元,是2008年的3.3倍;拉動農民投資農機裝備1.53億元,是2008年的3.6倍;共購置大中型拖拉機504臺,聯合收獲機582臺,配套農具748臺(套),新購置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和配套農具已全部到位,使全市農機裝備水平進一步改善,並在秋整地時充分發揮了作用。
在秋收拖後10~15天左右、給秋整地工作帶來嚴重影響的情況下,我市科學組織,搶前抓早,堅持標准,突出深松,進一步加大了秋整地工作推進力度。提前組織大型拖拉機和整地農具檢修,向農民發放秋整地專項貸款4000多萬元。及時供應油料、配件、化肥等生產物資等有效措施,形成了各行各業支援秋整地的良好態勢。在2009年秋整地過程中,我市共投入拖拉機6710臺,配套農具14271臺(套),並繼續實施深松整地補貼政策,極大地調動全市各地深松連片整地積極性,共完成秋整地總面積為887萬畝,超額3.13%,為今年農業生產打下了堅實基礎。